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一位18岁大一新生因椎间盘突出需手术的案例,分析了年轻人脊柱疾病高发的原因,给出了身体出现脊柱问题的预警信号,还介绍了拯救脊柱的黄金法则,呼吁大家重视脊柱健康。
最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脊柱外科的王军副主任医师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患者是18岁的大一新生小张(化名),小张同学因为左下肢出现了剧烈的麻木和疼痛感,所以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张的L4/5椎间盘突出,并且已经压迫到了神经。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小张尝试了反复的保守治疗方法,然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病情严重到了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步。
椎间盘突出原本是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可如今却频繁出现在年轻患者身上。王军副主任医师感慨,自己在手术台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突出的髓核,更像是当代年轻人脊柱健康敲响的警报。
椎间盘就如同脊柱的“减震弹簧”,它是由坚韧的纤维环包裹着类似果冻状的髓核构成的。当我们保持正确的坐姿时,椎间盘能够均匀地承受身体的压力;但如果长时间久坐并且弓腰,腰椎承受的压力会瞬间飙升2.5倍,这就相当于给椎间盘安装了一个“液压千斤顶”。
进一步了解得知,小张同学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所学专业为动漫专业。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她需要长期久坐,这无疑加重了脊柱的负担。长时间的持续挤压使得纤维环出现了微小的裂纹,最终髓核突出并压迫到了神经根,从而引发了剧烈的坐骨神经痛。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何飞平郑重提醒广大群众,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危险信号,千万不能忽视,这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早期警报:早晨起床时腰部感觉僵硬,久坐之后臀部会有酸胀感,弯腰的时候下肢会有过电感。
进展期表现:单侧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足背感觉麻木,踝关节无力。
高危行为表现:如果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或者下肢放射痛持续72小时都不缓解,甚至在夜间会被痛醒,又或者出现了马尾综合征(大小便障碍)的情况,就必须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应该了解拯救脊柱的黄金法则:
1. 动态工作法:每工作3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采用站立和坐姿交替的办公方式。
2. 科学坐姿:要保持耳、肩、髋三点一线,同时在腰部垫一个支撑枕,让腰椎保持前凸的状态。
3. 核心强化套餐:每天进行3组平板支撑,累计时间达到5分钟,再加上10分钟的猫牛式脊柱流动运动。
4. 运动处方:可以选择游泳(尤其是蛙泳)、瑜伽球训练、悬吊训练等运动方式。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何飞平呼吁大家,在这个被屏幕充斥的时代,我们正因为不良的姿势而透支着脊柱的健康。预防腰突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昂贵的理疗设备,而在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习惯。从现在开始,别让青春被“坐”坏了。
本文通过18岁大一新生患椎间盘突出的案例,揭示了年轻人脊柱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分析了病因,给出了身体预警信号和拯救脊柱的方法,呼吁大家重视日常习惯,保护脊柱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