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安踏2024年财报,深入剖析了安踏在营收、利润、股价、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探讨了旗下品牌FILA面临的困境以及安踏的零售新业态、全球化战略等内容,揭示了安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3月19日,安踏正式发布了2024年财报,这份财报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安踏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态势。
在营收与利润方面,2024年安踏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营收达到708.2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3.6%,年营收总额首次成功突破700亿元大关。若将亚玛芬体育的51.83亿美元纳入计算,安踏集团的总营收更是突破了千亿规模。净利润也大幅提升至155.9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2.6%。如此亮眼的成绩,无疑彰显了安踏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发布财报后,安踏的股价并未如预期般上涨,反而出现了下跌的情况。3月19日上午盘中,安踏股价一度跌幅超7%,截至下午收盘,安踏股价为97.90港元/股,跌幅达到3.93%。到了发布财报的第二天,安踏股价依旧持续下滑,收盘价为93.15港元/股,跌幅达4.95%。这一股价走势与安踏出色的财报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财务状况来看,截至2024年末,安踏的总资产为1126.15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2.11%;总负债为458.7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6.67%;资产负债率为40.74%,较年初增长了4.16个百分点。净资产达到667.3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9.16%。在债务方面,安踏的流动负债为285.9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8.86%。其中,银行贷款及透支为85.8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14.79%;应付账款为43.3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5.59%。现金流方面,2024年安踏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67.41亿元,较期初减少了14.73%;投资现金流量净额为 -148.64元,同比增加了42.3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7.61亿元,同比减少了265.98%。此外,2024年安踏的营运支出为267.94亿元,同比增加了14.86%。其中,销售费用为256.47亿元,同比增加了18.34%;行政费用为41.98亿元,同比增加了13.67%。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4年安踏盈利大幅增加,但安踏高层的整体薪资水平却开始下滑。2024年,安踏执行董事薪资合计1916.6万元,较2023年减少了32.98%。不过,在安踏的董事会中,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毕明伟的工资超过千万,超过其他所有人总和,并且在董事会减薪潮中薪资逆势增长了17.17%。
旗下品牌FILA在2024年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2024年,FILA的经营溢利为67.38亿元,同比下滑了2.6%。此前备受推崇的毛利率,在2024年也下滑了1.2%,降至67.8%。尽管仍高于整体的62.2%的毛利率,但和其他品牌的毛利差距正在逐渐拉开。与此同时,FILA在安踏整体业绩的占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0年至2024年,FILA营收占比分别为49.1%、44.2%、40.1%、40.3%和37.59%。综合各项数据来看,FILA似乎遇到了一些发展困境。
截至2024年,包括FILA KIDS和FILA FUSION在内的门店总数为2060家,门店增加了3.8%,换来6.1%的营收增速。安踏认为,提高FILA的线下门店数量,可以解决当前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计划在2025年底之间,将FILA的门店增加到2100家到2200家。但问题在于,FILA是在局部地区授权,总有一天会遇到市场天花板,这又该如何解决呢?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中报时,FILA管理层曾公开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门店数量控制在1900 – 2000家,强调提升单店效率和线上渠道布局。短短半年时间,这一规划就出现了变化。
2024年双11期间,FILA在线上销售表现亮眼,分别在天猫和抖音的运动鞋服类目中获得第二名。但伴随着FILA受到的关注度增加,消费者对FILA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截至2025年3月20日,在黑猫投诉上,关于FILA的投诉数量为7436条,关于斐乐的投诉5950条。其中不乏涉及FILA裤子、衣服和鞋子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方面也出现大量的投诉,可见FILA在售后服务环节依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另外,定位为高端运动品牌的FILA,正在逐步放开生产门槛。2024年,FILA自产鞋服的比例分别为10.0%及3.9%,这一数据在2023年分别为11.5%和4.3%,这无疑将更加考验FILA的品控能力。此外,运动与时尚的界限愈发模糊,耐克、阿迪达斯等行业巨头纷纷推出高性能且时尚的运动装备,FILA的硬糖、鱼刺老爹鞋等爆款产品则显得有些创新乏力,在更加理性的消费者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安踏的能力依然不容小觑。正如丁世忠曾总结安踏的三大核心能力: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全球化多品牌运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2024年的财报中,安踏表示零售新业态是安踏的必胜之战,而零售新业态也是考验安踏的品牌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
安踏的零售新业态主要包括“超级安踏”和“安踏作品集”。超级安踏是“目的地”式的零售卖场,店内设计独具匠心,巨大的鞋墙和服装中岛排列整齐,消费者可以一站式选购从跑步、篮球到滑雪等各类运动装备;安踏作品集则是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线下体验。
通过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转型,从“批发型零售”向“直营型零售”转型,安踏实现了“人、货、场”的打通。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集团超过10000家门店采用DTC运营,占比超过80%。2024年,安踏DTC模式贡献182.38亿元,占总营收的54.4%,同比增长7.3%;电子商务模式贡献119.85亿元,占总营收的35.8%,同比增长20.7%;传统批发及其他模式贡献32.99亿元,占总营收的9.8%,同比下滑2.1%。无论从营收规模上看,还是从增速上看,安踏的零售新业态已经开始展现出明显的效果。
2024年,安踏品牌总营收303.06亿元,同比增长9.3%;2024年,安踏品牌营收335.22亿元,同比增长10.6%。借助零售新业态和电子商务,安踏品牌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和2021年的52.5%,2022年的15.5%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安踏品牌需要一个新的发动机,答案或许在国际市场。
安踏的全球化战略分为三个阶段:让国际品牌在中国落地、将安踏模式赋能全球、让安踏文化被世界认同。无论4亿元收购FILA大中华区业务,还是收购亚玛芬体育,对于安踏集团的国际化帮助都是巨大的,但如何将这个影响力转移到安踏品牌上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事情。
为了推广安踏品牌,自200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2023年续约国际奥委会至2036年,成为首个与国际奥委会达成长期合作的中国品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安踏推出“灵龙”系列文化IP服饰。在篮球领域,安踏签约了包括凯里·欧文、克莱·汤普森、戈登·海沃德等众多NBA球星。其中,欧文在担任安踏篮球代言人的同时,作为首席创意官亲自参与专属LOGO和个人产品线设计;在足球领域签约了哈维·赫尔南德斯和内马尔等球星。然而,安踏的签约问题在于,球星整体成色和数量不足,很难形成协同效应,似乎更像是针对国内的营销。
在安踏品牌的三种模式中,安踏的电子商贸是基于国内市场的特有模式,很多场景和模式并不适合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安踏的电子商务也并非一帆风顺。安踏在广告宣传中曾多次因“打擦边球”引发争议。比如,2022年5月,安踏发布的一款女鞋“喵喵鞋2.0”的海报,因拍摄角度和构图被认为有色情暗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
DTC模式的成熟,让安踏更加直面消费者,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调整。但在海外市场,能否保持国内市场这般灵活,需要长期观察。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能够让安踏被海外市场接受,一定是基于安踏的产品本身。
2021年到2024年,安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35亿元、12.79亿元、16.14亿元和20亿元,保持持续增长,研发占比也从2.3%逐步提升至2.8%。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有效外观专利1553项,有效使用专利447项,有效发明专利170项。2023年和2024年,耐克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5亿美元和3.3亿美元,几乎和耐克相当。截至2023年底,耐克拥有9154个全球专利族,其中包括7719个有效专利。从积累上看,耐克依然要雄厚得多。
最为重要的是,虽然一直号称推进全球化,但安踏一直在追求质量,导致其在海外的载体过少。截至2024年底,安踏在中国之外的门店仅为216家。综合来看,安踏的出海战略都应该放到时间维度上,短期内或难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期末,安踏拥有现金及等价物113.90亿元,较年初减少25.20%。快速减少的现金流,对于安踏的国际化战略是否会产生影响呢?在FILA无法出海的客观现实,以及消费降级、竞争加剧的外部压力之下,安踏品牌出海已经是必胜之战。
本文通过对安踏2024年财报的详细分析,展示了安踏在营收增长、零售新业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股价下跌、FILA发展困境、出海战略挑战等问题。安踏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品牌发展的瓶颈,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加强海外市场布局,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