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维昇药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这一事件,详细介绍了其上市情况、基石投资者、公司创立背景、发展模式、融资历程、产品管线、市场潜力以及IPO之路的波折和当前的财务状况等内容。
在3月21日这一天,维昇药业 – B(股票代码:2561.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功斩获“港股生长发育第一股”的殊荣。此次上市,摩根士丹利与Jefferies担任联席保荐人。今日开盘之际,其股价报68.80港元/股,市值达到了78.38亿港元,这一表现无疑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维昇药业在本次香港IPO过程中,积极引入了5名基石投资者。这其中包括安科生物、园丰、Vivo Capital、药明生物以及Reynold Lemkins。这些基石投资者共认购了0.72亿美元的股份,占到全球发售股份的78.5%。如此高的认购比例,充分显示了市场对维昇药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维昇药业的发展历程颇具故事性。它是由丹麦药企Ascendis Pharma、维梧资本和Sofinnova Ventures在2018年11月于上海共同创立的。这是一家处于研发后期、产品即将迈向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其主要的业务方向聚焦于为中国(涵盖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提供针对特定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方案,致力于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维昇药业采用了独特的“反向NewCo”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国内企业与海外资本或技术提供方携手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并将引进的创新药资产或技术整合其中。该模式的显著优点在于,它能够加速产品与技术的引进进程,同时让公司保留了国际化发展的潜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融资方面,维昇药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公司顺利完成A轮4000万美元融资,参与投资的包括Sofinnova Investments、Vivo Capital等。到了2021年,又成功完成B轮1.5亿美元融资,吸引了红杉中国、奥博资本、晨岭资本、夏尔巴投资等知名机构的加入,为公司的研发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维昇药业已经建立起了包含三款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其中,公司的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是同类首创的药物,在美国和欧盟被批准用于治疗PGHD的LAGH。该产品分别在2021年及2022年获得了FDA及EMA的上市批准。在中国,它已经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预计在下半年就能获批上市,上市的确定性较高。此外,公司的两款关键候选药物TransCon CNP和帕罗培特立帕肽分别针对儿童和成人内分泌疾病,目前也已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的生长激素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从市场规模来看,它从2018年的40亿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116亿元,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86亿元。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维昇药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然而,维昇药业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间,公司先后四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通过聆讯。此次IPO对于维昇药业来说意义重大,它将大幅改善公司的财务情况。此前,由于没有商业化产品,维昇药业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
目前,维昇药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前9个月,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2.9亿元、2.5亿元和1.3亿元。2023年,因为取消了向Ascendis Pharma采购药物原液的承诺,公司支付了1.09亿元的违约金,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不过,随着产品的逐步商业化和市场的开拓,公司有望改善当前的财务状况。
本文详细介绍了维昇药业在港交所上市的情况,包括上市基本信息、基石投资者、公司背景、发展模式、融资、产品管线、市场潜力等方面。同时也指出其IPO之路波折,当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中国生长激素市场潜力大,随着产品商业化推进,公司未来财务状况有望改善。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