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睡眠健康,从世界睡眠日开始

本文围绕世界睡眠日展开,介绍了睡眠的重要性,引用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阐述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长、规律睡眠时间,指出睡眠障碍的表现,分析了长期睡眠不良的危害,并给出了拥有高质量睡眠的建议。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睡眠,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生理功能,犹如身体的“能量补给站”。它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一天的疲劳,让精力得以恢复。良好的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全国爱卫办发布了《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才算是好睡眠呢?又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关于睡眠的要点。

01 不同年龄有“最佳睡眠时长”

你每天究竟需要睡多久呢?《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明确指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需的睡眠时长存在差异,而且这还会因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

  • 0 – 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 – 18小时;

  • 4 – 11月龄婴儿12 – 16小时;

  • 1 – 2岁幼儿11 – 14小时;

  • 学龄前儿童10 – 13小时;

  • 中小学生8 – 10小时;

  • 成年人7 – 8小时;

  • 老年人6 – 7小时。

规律的睡眠时间是保障健康睡眠的关键。我们应提倡顺应四时变化,做到起居有常。保持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这样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物节律。

  • 成年人推荐 晚上10 – 11点入睡,早晨6 – 7点起床;

  • 老年人推荐 晚上10 – 11点入睡,早晨5 – 6点起床。

关注睡眠健康,从世界睡眠日开始

如果经常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6岁以下超过20分钟)、睡眠中觉醒且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白天频繁打瞌睡犯困、夜间鼾声响亮伴有呼吸间歇、睡眠不规律、睡眠过程中出现梦游、遗尿等异常动作时,这可能提示患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03 长期睡眠不良有哪些危害?

睡眠不良指的是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规律紊乱。其常见表现包括睡眠时间减少或延长、不能按时入睡、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醒来、眠浅梦多、白天嗜睡等。

  • 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 反应迟钝,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增加交通和生产安全风险;

  • 会导致情绪不稳,烦躁不安, 严重者会诱发焦虑、抑郁等;

  • 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患病风险。

关注睡眠健康,从世界睡眠日开始

04 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睡眠?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支撑。

  • 养成规律的睡眠时间, 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久坐,适度晒太阳。

  •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 室内温度在20℃ – 24℃、空气湿度在40% – 60%为宜,经常开窗通风。

  •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 枕头高矮适中,被褥清洁干燥。

  • 运用正念、放松训练、认知调整等心理疏导技巧,睡前洗澡泡脚等,都有助于睡眠。

  • 避免熬夜、睡前饮酒喝茶,晚餐不宜过饱过晚, 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

本文围绕世界睡眠日,从睡眠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长、规律睡眠的时间建议,指出了睡眠障碍的表现,分析了长期睡眠不良的危害,并给出了拥有高质量睡眠的方法。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采取科学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385.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