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届世界森林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办“绿美深圳”云端巡礼活动,全面展示生态建设成果,包括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实践、多个分会场的生态建设项目,还发布了森林碳储量等数据,同时提及深圳未来的生态规划。
画面中呈现的是“绿美深圳”云端巡礼活动的主会场,现场氛围热烈且充满着对绿色生态的期许。
深圳新闻网在2025年3月22日发布消息(记者秦绮蔚 通讯员罗静、王佐霖 文/图)。当无人机缓缓掠过风景秀丽的大鹏地质公园低空,开启“AI ”智能巡园的奇妙之旅;当深圳湾那有节奏的潮声与福田CBD都市充满活力的脉搏,在美丽的红树林湿地交织、共鸣,一场意义非凡的绿色对话在云端悄然拉开了帷幕。这场对话厚植着山海城市森林城市的生态底色,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范式。
3月21日是第13届世界森林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别出心裁地采用多维场景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绿美深圳”的生态建设成果。通过硬核的数据和鲜活的实践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
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云端巡礼·绿美瞭望”,更是首次全面展示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实践成果。
在充满活力的华侨城小学,“山海连城自然教育”主题巴士就像一位神奇的自然使者,引领着学生们积极探索自然、热情拥抱自然。这座独特的“车轮上的课堂”,巧妙地将大自然的广阔与奇妙浓缩在有限的可移动空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开启了“五进式”全场景生态科普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的新窗口。
春回大地,梧桐山迎来了第十届毛棉杜鹃花会的盛大开幕。小梧桐、万花屏和凤凰台等地,300余种娇艳欲滴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通过直播的方式,人们可以在云端尽情观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这种生态景观数字化传播的创新举措,让自然之美突破了地理边界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沙头角林场,漫山薄雾中,铃儿花俏立枝头。经过多年来科研人员的精心抚育,攻克种子繁育重点技术难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一度濒临灭绝的野生铃儿花如今已实现人工培育。每年林场都会移栽1万株幼苗,“梧桐山铃儿花会”也成为了吸引超20万人次参与的盛会,成为了深圳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龙华樟坑径城市公园正在有序开展的新造林抚育工作,到龙岗河鲤鱼坝节点热火朝天的湿地公园建设实践;从大亚湾核电基地政企携手共建的绿美示范点,到兰科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对国家重点保护兰科植物进行的组培繁育;从光明科学公园里热闹非凡的“科学之城 共享心绿”科学青年林义务植树活动现场,到保护区中心在西坑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动物手术室为救助的穿山甲进行超声检查……18个实时连线的分会场,每一处都印刻着深圳从“绿起来”迈向“美起来”的坚实步伐,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范式”。
此外,活动还首次发布了森林碳储量、年碳汇量等重要数据,同时首发了《自然有回响》宣传片和《古树深圳》人文科普读物,为深圳的生态建设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未来之契”环节,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依据《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深圳将严格严守生态保护等三条“红线”,精心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等自然资源,系统性地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全力塑造魅力国土空间,让绿色美丽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展望未来,深圳在春风中舒展新绿,正朝着更加美好的生态未来迈进。
本文围绕“绿美深圳”云端巡礼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在世界森林日举办,展示了多方面的生态建设成果,涵盖森林资源保护、科普教育、生态景观数字化等。还提及多个分会场的生态项目以及相关数据和文化产品发布,最后阐述了深圳未来的生态规划,凸显了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