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本文围绕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展开,介绍了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邀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详解结核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等相关知识。

今日,我们迎来了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在今年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设定了极具号召力的宣传主题——“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这一主题彰显了全社会齐心协力对抗结核病的坚定决心。

那么,结核病究竟有哪些症状?感染之后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预防呢?为了给大家解答这些疑问,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医师沈鑫、陈静,由他们为大家深入详解“防治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它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可侵害全身多个器官。不过,在众多受侵害的器官中,80%以上为肺结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肺痨”。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会像微小的“炸弹”一样进入空气。此时,如果健康人不小心吸入,就有可能被感染。

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感染结核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实际上,约5%-10%的人会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弱而发病。不过,大家也无需过度恐慌,因为经过规范治疗,85%-90%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那结核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主要有以下这些:

✔️ 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

✔️ 痰中带血、咯血、胸痛。当出现这些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相对严重了。

✔️ 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这些全身性的症状也可能是结核病的信号。

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需要注意的是,约20%的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任何症状,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通过体检才能发现病情。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常用的方法有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液检测(查结核菌)、支气管镜检等。

在治疗方面,要遵循以下原则:

早期: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联合: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适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

规律:患者必须每日按时服药,不能漏服,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全程:初治患者的治疗疗程一般需要6 – 8个月,而耐药患者则需要18 – 24个月。

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详解防治要点

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的做法千万不能犯:

❌ 疗程满6个月自行停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使后续治疗更加困难。

❌ 出现药物反应立即停药。其实,轻症的药物反应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来缓解,而重症则需要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结核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个人防护

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口鼻,痰液要吐入带盖痰盂或密封袋;居家的患者最好分室居住,并且经常通风,外出时要戴口罩。

2️⃣ 增强免疫力

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进行运动,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 及时就医

如果咳嗽咳痰超过2周,一定要及时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4️⃣ 消除歧视

结核病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患者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支持与关怀,而不是歧视。

本文围绕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介绍了我国宣传主题,详细讲解了结核病的症状、传播途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内容。提醒人们要正确认识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做好日常预防,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共同为终结结核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988.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