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本文聚焦北京商业航天的发展,介绍了北京作为航天事业发祥地的优势,包括核心研发单位占比高、拥有众多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详细阐述了商业航天在火箭发射、卫星研制等方面的突破,以及科研院所打造共享平台助力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及商业航天企业抓住机遇推进技术攻关的举措。

北京,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航天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集中了全国超过50%的核心研发单位,拥有大部分国家航天大型研发配套基础设施,还汇聚了大量专业型技术人才。如此雄厚的基础,为北京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日前透露,北京商业航天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民营火箭企业逐渐崛起,成为构建完整商业航天产业链条的重要力量。

3月21日19时07分,星河动力航天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是国内第一款海陆兼备、适应多种不同任务轨道的火箭,同时也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轻小型固体火箭。此次发射,它顺利将云遥气象星座43—48星共6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展示了其出色的性能。

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为了探究卫星如何做到更轻巧灵活,以及搭载了哪些智能模块,记者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卫星总装基地。

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总台记者魏雨彤在卫星先进装备制造实验室介绍道:“在我身边的这是一颗高分辨率平板结构的遥感雷达卫星。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模拟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振动台对卫星不同方向的测试,来检验这颗卫星能否经受住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

目前,这家企业有四十颗左右不同型号的卫星正在研制,已经初步进入批量化生产的阶段。

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微纳星空、泰景卫星型号总师常武军表示:“我们公司自研的0.5米高分辨率遥感相机,目前已经在轨成功飞行验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它的成像品质非常好,还可以将原来的成本降低到二分之一。”

北京不仅在火箭和卫星研制方面成果显著,科研院所也积极发挥作用,助力商业航天发展。北京聚集了我国多个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这些大院大所打造了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利用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电磁试验、计量检测等四大类可面向社会开放的专业板块,共200多项试验,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记者在这家研究院的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无限辐射发射特性”的测试。其严苛的“过关条件”,让商业火箭发射更加有保障。

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同样在这家研究院的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通过研发智能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运载火箭质量管理的全面覆盖。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商业航天企业也都在全力推进技术攻关。

总台记者魏雨彤展示了基于海量观测数据所产生的虚实相生的气象星球。它的数据类型丰富,有气温、降水等,目前呈现的是风的分布情况。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这样的动画,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对时间窗口的安排、返回舱预定落点的判断等方面得到重要的气象数据参考。

探秘北京商业航天:火箭、卫星与科研的新突破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唐德可称:“随着我们的努力和推动,进一步扩大我们天上的卫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让它的价值能得到更广泛传播。未来我们经过人工智能的解算处理等,可以极大增强我们对所处世界的观察能力。”

除了利用已经在轨的卫星来获取数据,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策划建设和运营一个巨型算力卫星星座。现在的遥感卫星一般需要把数据回传到地面,在地面进行计算,而将来算力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后,可以让这部分计算在天上进行,能大大提高卫星数据计算的及时性和经济性。

本文全面展现了北京商业航天的发展现状,从火箭发射的成功、卫星研制的突破,到科研院所的助力,再到商业航天企业的技术攻关,各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北京凭借其深厚的航天基础和创新能力,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未来有望在商业航天领域创造更多的辉煌。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006.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