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2024业绩亮眼,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交行2024:稳健经营与服务实体的典范

本文聚焦交通银行2024年全年业绩,分析其在经济复苏周期中,如何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管理、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展现出业绩增长的韧性和对实体经济可持续的“造血能力”,并展望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肩负着重要使命。它们不仅要保持信贷投放的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还要在更长远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强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而商业银行若想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自身必须进行修炼,兼顾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从“大”到“强”的深刻转变,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正循环。

交行2024业绩亮眼,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交行2024:稳健经营与服务实体的典范

近日,首家国有大行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4.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在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35.86亿元,营业收入2598.26亿元,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金公司研报评价称:“(交行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营收好于我们预期。”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指标表现稳定外,交行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在财报中再次凸显。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31%,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94%,较上年末上升6.73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银行业常通过释放拨备来提高利润增速。然而,交行在有效化解存量不良、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强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还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充分展现了其业绩增长的韧性,以及对实体经济可持续的“造血能力”。

在3月21日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交行副董事、行长张宝江表示:“2024年,交通银行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业务规模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保持韧性,资产质量持续夯实,资本市场对交行的发展成效给予了积极肯定,全年A股和H股股价涨幅超过了40%。”

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可持续“造血”能力源于其稳健性。交行2024年财报中的多项数据显示,该行在净息差、不良率和资本实力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

2024年,交行净息差为1.27%,较前三季度下降1bp,仅较上一年下降1bp。在央行去年连续三次降息、四季度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影响下,交行的净息差仍基本保持稳定。相比之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四季度银行业净息差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7bp。交行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稳定性。

净息差是银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观测指标。交行在为企业和居民融资降成本的同时,还能稳住净息差,主要得益于负债端成本的节约。中金报告显示,2024年交行计息负债成本为2.26%,同比下降19bp,较上半年水平下降10bp,有效对冲了资产端收益下行的影响。公司负债成本的改善主要源于严格的存款成本管控,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同时积极布局债券及同业负债等主动负债。报告还指出:“我们预计后续公司负债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781.11亿元,同比减少148.71亿元,降幅7.71%。其中,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2.08%,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18%,分别较上一年下降23bp和19bp。此外,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所边际减缓,2024年末该行存款活期率较2024年上半年略降0.1个百分点至33.7%,这表明该行在压缩高息负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交行认为,今年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变化对银行业进一步稳息差较为有利。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两重”“两新”扩围提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实施,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等,都将在促进相关领域信贷需求增长、规范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降低负债成本、稳定资产收益率等方面为银行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交行将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机遇,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动态优化定价策略,持续做好净息差管理。一方面,持续提升“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占比,加强债券投资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管理;另一方面,聚焦结算资金留存,大力拓展低成本存款,持续压降负债成本。

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也在不断反哺金融业。实体经济发展良好,金融才能“活”起来。

交行年报显示,在信贷投放方面,报告期末集团客户贷款余额8.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2%。交行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增幅7.85%,境内民营企业贷款增幅12.04%,均高于集团整体贷款增幅。在债券投资方面,报告期末,集团债券投资余额3.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9%,其中投资国债及地方债等政府和中央银行债券余额增幅9.95%。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年交行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增4363亿元,增幅9.54%,增幅较高。交行表示,将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对公信贷投放的总量平稳增长。2025年对公信贷投放的计划全年安排的增量是4800亿元。

据了解,截至二月末,全行人民币对公贷款实现了同比多增。一季度对公信贷需求较为旺盛,预计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今年以来,交行在长三角、粤港澳以及经济大省重点区域分行的对公贷款增长情况均较好,这些地区增幅高于全行的平均水平。交行将继续发挥上海主场优势,进一步加大对上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经济动能转换期,交行从上至下凝聚共识,积极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方面,张宝江行长透露,截至2024年末,交行已为近6万户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贷款余额76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他表示:“科技金融一直以来是交行的特色,我们着力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建立股权、信贷、债券、租赁、托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并相应完善组织架构、产品供给、配套政策,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在绿色金融方面,交行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服务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发展,强化股、债、贷、投、租联动。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892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8%。

在普惠金融方面,交行组建了“数字化经营中心”,以“信贷工厂”模式开展集中审批运营等,进一步优化了普惠金融架构。截至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620.73亿元、8413.67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9.10%和15.72%。

在养老金融方面,交行全面推进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养老财富管理、养老消费金融和适老化金融服务五大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8.84%。

在数字金融方面,交行将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2024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114.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1%,年末集团金融科技人员9041人,较上年末增长15.70%,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9.44%。

服务实体经济的能级提升,对交行自身业绩指标的优化也有很大帮助,这进一步增强了交行服务国民经济的动力,实现了良好的“正循环”。在银行业普遍净息差缩窄、部分银行贷款投放乏力的情况下,交行2024年实现利息净收入1698.32亿元,同比增长3.48%,这个增速比2024年前三季度还要高出1.3个百分点。华泰证券研报分析,(交行)四季度新增贷款1130亿元,其中零售、对公分别增长1227亿元、330亿元,全年看,交行新增贷款5980亿元,对公占比高达65%。

在贷款规模增长的同时,交行也注重实现业务发展与资产质量的平衡。观察发现,交行2024年末关注类贷款率、逾期率较年中分别下降了9bp、7bp至1.57%、1.38%,这表明该行的前瞻风险指标已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该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666.7亿元,其中实质性清收303.8亿元。

交行表示,将持续加强房地产领域的风险管理,推进房地产的集团风险和项目风险两手抓,一户一策,有效推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化解;兼顾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加强对零售资产的质量管控,整体提升零售资产经营管理能力,加强贷后管理和逾期的管控,提升催收和处置的效率,争取把零售贷款的质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完善常态化、模块化、数字化的贷后管理体系,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进一步抓实信贷的基础管理,提升全流程风险管控能力,继续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

古人云:“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张宝江行长表示:“2025年,交行将以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夯实客户基础,践行大行担当,把控金融风险,提升价值创造,在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发挥好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为股东带来稳健可持续的回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交行力量。”

本文通过对交通银行2024年全年业绩的分析,展现了交行在优化资产负债管理、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方面的出色表现。交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质量的稳定,通过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现了自身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展望2025年,交行将继续肩负使命,为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436.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