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南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的建设情况,详细介绍了其顺利封顶这一重要成果,包括该段的施工难度、项目团队的应对举措以及此节点对广南联络线整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3月24日,对于广南联络线项目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由广铁集团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新建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顺利完成封顶。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标志着广南联络线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更为隧道出口段能够顺利转入大盾构施工筑牢了坚实根基。
(广南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24日顺利封顶。张洁琳 摄)
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的建设难度堪称巨大。该段全长660米,最大开挖深度达到了25米。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然而工程围护结构形式极为复杂,地层十分敏感。在基坑开挖的范围内,淤泥质地层的分布占比超过了70%。如此高比例的淤泥质地层,就像给施工团队出了一道超高难度的谜题,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紧张的工期要求,项目团队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团队开启了24小时不间断的作业模式。在施工高峰期,多达450余名建设者毅然奋战在施工一线。他们夜以继日,不畏艰辛,经过270天的日夜鏖战,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按期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
(广南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24日顺利封顶。张洁琳 摄)
在漫长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针对淤泥质地层容易塌陷的特点,他们积极引进并采用了先进的基坑支护技术。这项技术就像给基坑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有效确保了施工安全。同时,团队通过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管理,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高效有序。此外,为了实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和地层的稳定性,项目团队引入了智能化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双敏锐的眼睛,为施工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让施工团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今,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已经完美收官。盾构刀盘及配套设备也已经进场并完成调试,盾构施工即将正式启动。
广南联络线作为连接广州站与广州南站的重要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意义非凡。届时,将极大地缓解广州枢纽的运输压力,有效提升区域交通的通行能力。而西塱隧道作为该项目的关键节点,其顺利推进无疑为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围绕广南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封顶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该段施工的高难度、项目团队的努力付出以及克服的技术难题,强调了此节点对广南联络线建设及区域交通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