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调整:业外资本入局与新贵困境凸显

本文聚焦白酒行业,深入剖析了其在当下所处的困境,如产量下降、增长放缓等,同时介绍了业外资本跨界进入白酒行业的情况,以及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酒新贵如今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今,白酒行业的“明星光环”已然黯淡,仿佛步入了“中年危机”。

在第112届全国糖酒会前夕,《消费者报道》发布的《向心而行——2025年白酒前沿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了1.8%。曾经被大家戏称为“躺着赚钱”的酱酒市场,也从火热逐渐回归冷静。这意味着白酒行业已经从增量竞争阶段迈入了存量竞争阶段。

行业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与此同时,优势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2023年,白酒TOP5(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营收占行业整体收入的比例达到了43%。这种持续的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繁荣,促使白酒行业加速洗牌。不少中小酒企陆续出局,曾经闪耀的白酒新贵们也渐渐褪去了光环。

尽管白酒行业这条赛道已渐趋饱和,但资本依然不断涌入。然而,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投资标的本身,都呈现出日益缩水的态势。

白酒行业调整:业外资本入局与新贵困境凸显 图源:图虫创意

业外资本星夜赶科场

即便白酒行业正处于三十年以来第三轮大周期的筑底阶段,仍有不少业外资本前赴后继地涌入。

今年2月,中国环保能源与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环保能源将获得杜甫酒业白酒产品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多个市场的独家销售权,以及中国内地的非独家代理权。

中国环保能源的主营业务为珠宝设计和放贷业务,它跨界进入白酒行业,或许与其长期低迷的业绩有关。根据Wind数据,在2020 – 2024年期间,中国环保能源多次出现营收负增长的情况,最近三个财年更是连续亏损。2024年,其实现营收0.66亿港元,同比下降3.67%,亏损达到0.19亿港元。

由于主业经营不善,中国环保能源希望通过涉足白酒行业来改善业绩。它与杜甫酒业牵手,将业务重心转移至白酒板块,甚至计划更名为“杜甫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不过,中国环保能源浅尝白酒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相比之下,四川地产商王仁果跨界卖酒则吸引了众多目光。

王仁果出生于1972年,是四川广安人。他最初以销售罐头起家,后来涉足地产、文旅领域,成功跻身四川亿万富豪行列,现任上海沛华集团董事长。

2023年3月,沛华集团收购了成都崇阳古窖酒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草本香白酒。这一举措使沛华集团从销售端转向上游生产端。同年,沛华集团推出了三款标价在千元以上的产品,其中包括一款浓香型白酒和两款药香型白酒。

2024年4月,沛华集团拿下了与茅台酒厂仅“一墙之隔”的天长帝酒厂,成为古恒酒业的控股股东,从而进入了酱香酒生产端。当年9月,沛华集团发布了古恒古法、古恒古酿、古恒古韵和古恒景泰蓝四款酱酒新品。

至此,王仁果已经掌控了三家白酒企业,分别是崇阳古窖、古恒酒业和贵州的一家配制酒厂,成功实现了草本香、浓香、养生酒、酱香酒四种白酒的产业格局。在2024年9月古恒酒业的新品发布会上,王仁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任何行业,特别是酒行业都有其周期性。“我们认为现在是白酒行业的低谷,所以选择在低谷进行酱酒资产的收购。”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去年12月,国台酒业原总经理张春新履新沛华集团,出任沛华集团总裁兼酒水板块董事长,负责沛华集团旗下3家白酒企业。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经济下行周期是并购重组最佳时期,估值和交易条件容易形成共识。”大量金融资本介入大消费领域项目投资,是响应“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以消费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大势。他还表示,“只有重资产投入的酱酒运营企业,因为犯错误成本高,才不会轻言放弃,一定会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规划。”

白酒新贵风光不再

白酒行业注重长期主义,但业外资本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这种逐利性决定了新晋酒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2016 – 2019年期间,白酒市场经历了一轮复苏行情。上市酒企的营收和利润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股价也屡创新高。2017年,头部上市酒企的营收增速普遍超过20%。其中,贵州茅台的营收同比增长52.1%,达到610.6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1.97%,达到270.79亿元。2019年6月27日,贵州茅台的股价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成为A股首只突破千元股价的股票。294天后,贵州茅台超越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值之王。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量热钱如潮水般涌入白酒行业。德勤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名优白酒由于具备高利润、强品牌和存货升值等属性,围绕着名优白酒的资本力量较为活跃。”自2018年以来,中国酒类企业的兼并收购交易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白酒行业强消费、抗风险等“明星光环”频频出圈,资本巨头开始青睐白酒行业,推动了跨界并购的热潮。

2015年,金融圈父子档韩宏伟、韩啸拿下岩石股份控制权,装入章贡酒业、高酱酒业等业务实体,将其变身为“上海贵酒”。2018年,青海春天跨界进入白酒行业,先后推出了凉露和听花酒。2019年,江苏综艺系收购了贵州醇、枝江酒业、蔺郎酒业、贵州青酒、贵州匀酒等多家中小酒厂。2020年,复星系通过豫园股份拿下舍得酒业控制权。2023年,华润啤酒斥资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创造了白酒行业最大的并购案。

然而,资本尤其是业外资本与白酒企业的结合,仅仅只是故事的开端。德勤认为,“并购是起点,重组整合才是达成并购目标的关键。”在重组整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消费市场的解读、利益的再分配、不同文化的融合磨合等诸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重组进程延缓、效果不佳等问题。

《财经天下周刊》的报道也指出,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产能可达到3万吨的酒厂,想要打造出一个三线品牌,需要20年的时间,并且要投入上百亿元的渠道费用。新晋酒商们很快就尝到了其中的苦头。

复星系入主舍得酒业后,推出了“老酒”战略,话事人郭广昌也曾多次为舍得酒业宣传。2022年9月,郭广昌在微博发文称,“拜访了许多海外的朋友们,请大家喝了我们的舍得酒,品尝中国智慧的同时,向海外传递中国信心。”但现实却很残酷,舍得酒业也未能摆脱行业调整周期的影响。根据Wind数据,2020 – 2024年,舍得酒业分别实现营收27.04亿元、49.69亿元、60.56亿元、70.81亿元、53.57亿元,同比增幅为2.02%、83.80%、21.86%、16.93%、 – 24.41%;实现归母净利润5.81亿元、12.46亿元、16.85亿元、17.71亿元、3.46亿元,同比增幅为14.42%、114.35%、35.31%、5.09%、 – 80.46%。

不只是舍得酒业,在行业调整周期下,资本批量制造的白酒新贵们都风光不再。2024年,上海贵酒首次出现亏损。据其公告,上海贵酒预期2024年度实现营收为2.6亿元至2.9亿元,同比降幅为82.20% – 84.04%;实现净利润为 – 1.8亿元至 – 2.5亿元,同比降幅为306.90% – 387.36%,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青海春天在2024年“3·15”晚会后也受到了影响,公司预计2024年度利润总额为 – 1.37亿元至 – 1.6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45亿元至 – 1.74亿元。这已经是青海春天连续5年出现亏损。

即便抱上了华润啤酒的大腿,金沙酒业也未能从中获得太多红利。2024年,华润啤酒白酒业务实现营收21.49亿元,虽然营收同比增长了4个百分点,但仅占整体收入的5.56%,且远远落后于华润啤酒白酒业务中长期百亿收入目标。

业内对于“新兵蛋子”中国环保能源的跨界动作也并不看好。肖竹青认为,杜甫酒业品牌缺乏以公众认知为基础的心理价位预期,缺乏全国代理商分销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在“茅五洋”等一线品牌渠道下沉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泸州老窖宣布下沉攻打乡村市场,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内卷缩量竞争状态,杜甫酒业这样的边缘化中小酒厂处境会越来越艰难。

本文深入分析了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包括产量下降、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等问题。尽管业外资本不断涌入,但白酒新贵们却因行业调整、整合困难等因素风光不再。这表明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业外资本跨界需谨慎评估风险,同时行业洗牌也将持续,头部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巩固。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737.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