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哪吒汽车近期发生的技术高管离职事件,深入剖析该事件对其智能驾驶板块布局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哪吒汽车为“自救”所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债务处理、融资等举措,展现了哪吒汽车在当前汽车行业竞争中的复杂处境和发展困境。
在如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如风暴般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的大背景下,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而言,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正处于艰难处境、犹如在风雨中飘摇的哪吒汽车。
3月25日,哪吒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确认,公司的两位技术高管已经离职。然而,对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应对措施,该负责人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此前,市场上就已经有消息传出,哪吒汽车的首席技术官(CTO)戴大力、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王俊平近期相继离职。据悉,戴大力已加入奇瑞汽车,而王俊平则入职了商汤绝影。
一位熟悉国内智能驾驶领域的业内人士透露:“王俊平确实已经入职国内某智能驾驶初创企业,戴大力的去向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但大概率和王俊平加入的公司存在一定关联。”
从公开信息来看,戴大力在汽车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自1991年起,他便开始在一汽集团工作,曾担任一汽新能源汽车分公司总经理以及一汽丰田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2020年,戴大力加入哪吒汽车,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工作。而王俊平此前则一直主导着哪吒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戴大力和王俊平的离职,使得哪吒汽车在智能驾驶板块的布局充满了变数。对于智驾团队其他高管的离职情况,截至目前,官方尚未给出明确回应。不过,有前员工透露,哪吒汽车智驾算法、座舱软件等部门的人员大多已经离职,智驾业务也已经外包出去。
针对“哪吒汽车解散研发团队”的传言,哪吒汽车法务部于3月19日发布声明进行了辟谣。声明中强调,公司正在进行组织与流程的优化,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并非解散团队。
事实上,组织架构调整已经成为哪吒汽车在“自救”过程中的“常规操作”。2024年5月,哪吒汽车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改革,对研发部门进行整合,同时缩减管理层级。2024年12月,随着CEO张勇的卸任,哪吒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亲自担任CEO,并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方运舟当时表示:“通过一系列改革,哪吒汽车在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到3年内要实现销量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实现盈利。”
除了“组织架构调整”之外,哪吒汽车还在债务、融资等层面采取了相关举措。3月19日,哪吒汽车在供应商大会上表示,针对部分供应商欠债问题,讨论了债转股方案,并且该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供应商的支持。按照方案,哪吒汽车计划将70%的供应商债务转为母公司合众汽车的股权,而30%的债务将以无息分期的现金方式进行清偿。
3月20日,哪吒汽车再次宣布与泰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NLTH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100亿泰铢(约合21.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支持。这一合作被视为哪吒汽车“以海外市场反哺国内困局”的关键一步。
更早之前的1月24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召开了股东沟通会,讨论了正在进行中的E轮融资计划。据了解,本轮计划融资规模约为40亿 – 45亿元人民币,领投方将投资约30亿元。但对于E轮融资目前的进展情况,哪吒汽车方面一直没有进一步披露。
哪吒汽车技术高管离职这一事件展开,阐述了该事件对其智能驾驶布局的影响。同时,详细介绍了哪吒汽车为应对困境所采取的组织架构调整、债务处理以及融资等多方面举措。尽管哪吒汽车积极尝试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自救和发展,但技术人才流失以及融资进展不明等问题,仍使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