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高程程,26年来坚守基层医疗事业,从急诊抢救到慢病管理,从精准诊断到暖心随访,用专业与奉献守护着居民健康。她不断学习提升医术,积极参与义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守门人”的初心。
清晨七点,当大多数人还在享受着清晨的宁静时,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高程程医生准时推开了诊室的大门。迎接她的,是候诊居民们熟稔而亲切的寒暄。而这简单的问候背后,承载的是她26年来始终坚守的医者使命。这位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作“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将自己的半生时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从紧张刺激的急诊抢救现场,到需要长期关注的慢病管理工作;从依靠听诊器进行精准的病情判断,到走街串巷开展暖心的随访服务,她用精湛的医术和仁厚的爱心,为四邻八乡的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长城。在这小小的诊室空间里,她书写着当代医者的赤诚大爱。
1999年,年轻的高程程怀揣着对医疗事业的满腔热忱,踏上了基层医生的岗位。从她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患者的需求就成了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二十余年来,无论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还是严寒酷暑的极端气候,她的足迹都遍布了乡村和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她始终如一地用真诚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也是一年中病患最为集中的日子。作为全科诊室的医生,高程程常常要忙碌到凌晨。然而,清晨七点,稍作休整的她又会准时踏入诊室,开启新一天的忙碌工作。“高医生,我家老人今早血压有点高”“孩子咳嗽该吃什么药?”……面对患者们各种各样的咨询,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回应着。除了日常的门诊工作,她还经常作为家庭医生走街串巷,上门为患者进行诊治。她常说:“能多解决一个问题,就少一份健康隐患。”过去的一年里,她带着医疗箱日均步行1万步,累计为60户居民上门换药、送医送药,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移动的120”。
在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程程从未停止过自我成长和学习的脚步。曾经一些容易误诊的常见病,在她不断学习和钻研后,如今有了全新的认识。2015年,她在青岛市立医院学习时初次接触到“耳石症”。那时,基层医院对此病还了解甚少,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往往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或颈椎问题。进修回来的高程程,首次将“耳石症”的诊疗引入了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工作中。多年来,她接诊此类病患达百位以上,通过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患者的眩晕症状迅速得到缓解。这种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基本不用口服药物,既安全又有效。
高程程不仅仅满足于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她还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反思并完善自己手法中的不足。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她会进行随访观察,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治疗。通过这样的方式,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家住南流路社区的吕女士,六年前因耳石症接受了高程程的治疗,时至今日,她心里仍然满怀感激。吕女士总是不时来看望高程程,还笑着说很多邻居都是她的“粉丝”。这让高程程既感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道:“患者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能为每一位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是我最大的愿望。”
平日里,高程程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义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技能,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医者仁心”的理解。面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患者,无论病情是轻是重,她都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建议。同时,她还会用温暖的笑容、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鼓励,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她这种将医术与仁心完美结合的服务方式,不仅帮助患者解除了身体上的病痛,更传递了医者的人文关怀。
每一天,高程程轻盈的身影都在诊室与社区之间来回流转。她的故事,是千万基层医疗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细微之处绽放出温暖的光芒;他们无需豪言壮语,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守门人”的初心。正如她诊桌上那盆常青的绿萝,在无声无息中孕育着生机,守护着人间最朴素的安康期盼。
本文介绍了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高程程26年坚守基层医疗岗位的事迹。她以患者需求为先,积极履行职责,不仅在日常门诊和上门服务中尽心尽力,还不断学习提升医术,将“耳石症”诊疗引入基层。她积极参与义诊,用医术与仁心结合的服务传递人文关怀,展现了基层医疗工作者坚守初心、守护健康的高尚品质。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