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期望,大学生学理科的痛苦挣扎

一名19岁大二学生方刚的故事。他从小喜欢文科,理想是成为语文老师,但被妈妈逼着选择了理科,填报志愿时也被妈妈擅自更改,导致他进入不喜欢的专业,学业不佳,陷入抑郁与绝望。

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叫方刚,是被妈妈逼着选择了理科的孩子。

来访者方刚,是一名19岁的大二学生,目前处于抑郁状态。

他自述道:“我感觉人生毫无希望,根本无法得到自己向往的未来,我不想读书了,甚至还自杀未遂过一次。”

方刚一直性格内向、安静,从小就喜欢独自看书、画画、写文章,他文笔出众,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然而,他存在严重的偏科问题,理科成绩很差,对理科完全提不起兴趣,也不喜欢运动,朋友也寥寥无几。他从小的理想便是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喜欢和小朋友待在一起,安安静静地写自己的文字,过着平淡的生活。

方刚的父母都是大城市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的性格和爸爸较为相似,而妈妈则非常能干,性格外向。虽然家里男性居多,但家庭氛围基本属于母系主导。从小,妈妈对他的学业要求极为严格,事事都为他操心做主,方刚也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可是,在未来规划这件事上,他和妈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妈妈曾经撕毁了他写的小说,还替他报了许多理科辅导班。当时,方刚心里虽然很不舒服,但并没有过多反抗,因为他觉得妈妈是为他好,考大学时文理都要兼顾,不能偏科。

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方刚和妈妈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他认为高考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关键,自己终于可以按照喜欢的方向前行,远离讨厌的理工科。于是,他坚持选择各类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然而,妈妈却不同意,说道:“男孩子读师范、学中文,能有什么出息?俗话说‘念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学中文有什么用?整天就知道写东西,能有什么前途?男孩子应该学些实在的本事,这样心里才不慌。”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方刚偷偷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了志愿,本以为生米可以煮成熟饭,没想到妈妈跑到学校,擅自帮他改了志愿。

放榜后,方刚被一所重点大学的机械制造专业录取,他为此和家里大闹了一场,甚至不想去上学。最后,在父母的苦口婆心劝说下,他才来到学校。可是,他始终无法学好功课,成绩直线下降,一年级时就有4门课程不及格,险些被学校劝退。到了二年级,他变得更加消沉,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始终无法入门。

方刚的家庭看似条件优越,但父母关系并不和谐。父母两人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爸爸是社科院搞哲学研究的,妈妈是法学院的老师,还兼职做律师,收入比爸爸高。妈妈经常拿爸爸作为反面教材教育他:“你看看你爸爸,都做到教授了,收入也就这么点,什么哲学、社会学,有什么用?还不是我赚得多。男人就得搞实业,务虚可不行!”爸爸在家里很少说话,在儿子填报志愿这件事上,却和妈妈站在了同一阵线,他说:“我希望儿子以后不要像我,做个没什么用的老先生,男孩子就得能干一点,最好像他妈妈。”

面对学业的退步,方刚觉得对不起父母,但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更是感到毫无希望,满心无奈。

妈妈的期望,大学生学理科的痛苦挣扎

本文通过讲述大学生方刚被妈妈逼迫选择理科专业,导致学业不顺、陷入抑郁的故事,反映了父母过度干预孩子人生选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让孩子能够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11.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