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济南2024年人口数据情况,分析其人口增长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同时还涵盖了上海、江西、浙江、广州等地的招商、经贸、科技建设等方面的动态,以及财政政策重点、部分地区人口数据和城市数据要素排名、人事任免等信息。
在3月24日,2024年济南统计公报正式对外公布。从这份公报中的数据,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济南人口的相关情况。2024年末,济南常住人口达到了951.5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7.8万人。
2024年这一年,济南全年申报出生人口为6.5万人,申报出生率是7.9‰;而申报死亡人口为7.3万人,申报死亡率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1.0‰。这一数据表明,2024年济南自然减少人口0.8万人,不过人口净流入达到了8.6万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99639
人口,向来是反映一座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在人口吸引力方面一直存在着短板。从近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量的情况来看,2021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长了9.4万人,2022年增长了7.9万人,到2023年增量缩减至2.2万人。而2024年7.8万人的增量,超过了上一年的表现,扭转了此前人口增量一路下滑的趋势。然而,与其他已经公布数据的城市相比,2024年深圳人口增加19.94万人,合肥人口增加14.9万人,南昌人口增加10.22万人,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均明显优于济南。
实际上,近年来济南一直在积极地“抢人”。2020年,济南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行动,全面取消了落户城镇的条件限制;从2021年起,济南以“一座城的名义”,连续四年为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市委书记更是亲自“喊话”留人;2022年,济南先后发布了《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拿出真金白银来招引人才;2023年,济南举办了首届“海右人才节”,开展了一系列人才招引、创新创业等活动;2024年,济南还举办了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出了2.6万个岗位。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济南冲刺“千万人口俱乐部”的紧迫感。按照2022年初发布的《济南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 2030年)》,到2025年,济南常住人口总量预期在1000万人左右。但如今冲刺时限将至,眼下济南距离千万人口目标还有48.5万人的差距,按照近年的人口增势,这个目标显然已经很难实现。更重要的是,目前山东全省依然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2024年末,山东常住人口10080.17万人,比上年减少42.8万人。其中,人口自然减少16.8万人,这意味着人口净流出达到了26.0万人。
作为山东“双核”之一,提升人口吸引力依然是济南的当务之急。此前有专家建议,相比各类引人、留人政策,济南主动“筑巢引凤”的政策效益将更高、更长久。专家指出:“可以适当将支持政策的重点前移,聚焦创业、就业场景的打造,同时让人才政策跟济南的新兴产业进行更精准、更深度地对接。”
#动向
3月25日,在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投资上海”发布了全球招商伙伴计划。这是上海在新时期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的重要举措。在今年的大会上,根据合作成果,经过优中选优,遴选出了安永、红杉中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银行、铁狮门公司、华兴资本、罗兰贝格、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戴德梁行等10家企业机构,并授予它们“上海十大优秀全球招商合作伙伴”的荣誉。
江西省委、省政府定于3月30日至4月3日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3月2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江西省商务厅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对外透露,此次活动将是江西省首次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地联动举办经贸活动,也是今年江西省首场重大招商经贸活动。
3月25日,据天眼查App显示,浙江省交通集团技术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近日成立,注册资本为20亿人民币。其经营范围广泛,包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科技日报消息,3月25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细胞谱系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建设,规划建设周期为4.5年。该设施将绘制人类生命中的细胞动态演化图谱,打造数字细胞AI大模型,构建数字生理人,创新生物医疗检测新范式,开辟生物医药研发新赛道,预计在试剂、仪器、软件和数据等方面产出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和产品。
#声音
财政部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政府债券资金预算下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等保障,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缓解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
三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宽就业渠道,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支持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四是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和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落实和完善区域财税政策,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五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的支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
六是加强财政科学管理。落实落细一揽子化债政策,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数读
3月24日,吉林省2024年统计公报正式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17.31万人,比上年减少22.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70万人,死亡人口21.00万人。这意味着,2024年吉林省自然减少人口11.3万人,省际间净流出人口为10.8万人。此前的2023年末,吉林全省总人口为2339.41万人,人口减少数量由2022年的27.68万人下降至8.28万人,人口跨省净流入4.34万人。《吉林日报》当时报道提到,全省人口经过13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实现由2022年净流出18.07万人到2023年净流入4.34万人的跨越。
#放榜
3月24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上海、北京、深圳位列2025年中国城市数据要素百强榜前三名。
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
报告从数据要素市场保障、产业基础、数据供给、流通应用以及安全治理5个方面对我国4个直辖市、293个地级市和30个自治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情况进行了全面、科学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北京凭借完善的市场保障体系、坚实的数据产业基础、活跃的数据流通交易和健全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在数据要素市场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全国前十强。研究指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5个城市分数大于75分,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引领者”;武汉、青岛、重庆等13个城市分数在65~75分之间,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探索者”;合肥、大连、无锡等分数小于65分的城市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追赶者”。
#人事
南方客户端消息,3月2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李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运此前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本文综合呈现了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济南人口的增长与挑战,以及上海、江西、浙江、广州等地的经济、科技发展动态,还有财政政策重点、部分地区人口数据、城市数据要素排名和人事任免等。反映出不同地区在人口、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各地发展情况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视角。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