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某学院学生救助一只因撞玻璃受伤的丘鹬的故事,介绍了救助过程及丘鹬的情况,还提及盐城作为候鸟栖息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孙聪和同学们为丘鹬制作保温窝
在盐城的一所学院里,一场充满爱心的救助行动悄然展开。当时参与救助的李静静老师回忆道,在国画花鸟课上,同学们平日里接触过不少小鸟。而当这只特别的鸟儿出现在大家眼前时,看到它独特的喙、羽毛以及体型,大家立刻意识到,这绝非一只常见的鸟。
初步对丘鹬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后,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淇当机立断,马上拨打了林业部门的求助电话。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到这只受伤的丘鹬,大家纷纷开动脑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学们齐心协力,为丘鹬搭建起了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大窝”,仿佛为它打造了一个安全的小天地。
不久之后,盐城市湿地博物园野生鸟类救护站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了学校。救护站负责人仔细观察了丘鹬的情况后表示:“这只丘鹬目前的状况还算不错,后续我们会悉心照料,等它修养好之后,就进行放飞。”他还特别提到,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救助行动,对这只丘鹬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帮助。
紫牛新闻记者后续了解到,在3月18日早晨,这只丘鹬在飞行过程中,不小心撞到了学校教室的玻璃,从而受了伤。
救助中心给出的移交单
在网络上,丘鹬可是出了名的“萌鸟”。它走路时一步三摇的样子十分可爱,常常被大家称作“走路蹦迪”“自带音响”的萌宠。丘鹬在中国主要是冬候鸟,也有部分是夏候鸟。每年春季,最早在3月末4月初,它们就会迁到北方;到了秋季,从9月初至10月末,它们又会开始南迁。如果这只受伤的丘鹬能够恢复得好,它还有机会赶上迁回北方的队伍,说不定第二年还能再次回到盐城。
在盐城,像这样充满温暖和爱心的故事时常发生。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如同在这片土地上埋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为未来播撒下希望。盐城作为全球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只候鸟在此驻足停歇。今年,全球滨海论坛将再次在盐城举办,相信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将会被更多的人看到,让世界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美好与生机。
盐城某学院学生救助受伤丘鹬的事件,包括救助过程和丘鹬的基本情况。同时展现了盐城作为候鸟栖息地,人们积极救助候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体现了微小善举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