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首例帕金森DBS手术:沪闽协作绘就医疗新蓝图,从上海到三明:一场改变帕金森患者命运的医疗接力

3月22日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主任、张小小医生在福建三明地区成功实施首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介绍了患者情况、手术过程及效果,还阐述了沪明协作机制在此次手术中的体现以及未来合作方向。

在3月22日这一天,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迎来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任务。孙伯民主任和张小小医生携手合作,为一位长期遭受帕金森病痛苦折磨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手术,更是福建三明地区完成的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闽西地区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朝着精准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福建三明首例帕金森DBS手术:沪闽协作绘就医疗新蓝图,从上海到三明:一场改变帕金森患者命运的医疗接力

沪闽合作,精准施治

故事的主人公是65岁的陈阿姨(化名),她与帕金森病的抗争之路已经整整走过了12年。起初,病症仅仅表现为手部的轻微颤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年加重。她逐渐出现了全身僵直的症状,动作变得迟缓,到后来甚至连独立行走都成了奢望。为了控制病情,陈阿姨长期依靠药物治疗。但长期服药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异动症。当药物起效时,她的肢体不受控制地扭动;而药效消退后,她又仿佛被“冻结”一般,生活几乎完全无法自理。

好在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在沪明对口合作的框架之下,将陈阿姨纳入了重点救治对象的名单。驻点专家、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张小小医生在接诊后,迅速开启了救治工作。通过详细的“美多芭冲击试验”,结果显示陈阿姨的运动功能改善率达到了69%,这表明她符合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手术指征。张小小医生解释道:“DBS手术通过植入电极来调节异常的脑电信号,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福建三明首例帕金森DBS手术:沪闽协作绘就医疗新蓝图,从上海到三明:一场改变帕金森患者命运的医疗接力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气氛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孙伯民主任和张小小医生紧密配合,他们采用高精度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精准地植入到患者大脑苍白球靶点,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度。术后的观察期,张医生每天都会多次查房,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微调刺激器的参数,并且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药物减量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的动作迟缓、肢体僵直、震颤等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异动症也有了显著的改善。陈阿姨的女儿激动地感慨道:“妈妈走路终于变得灵活了!”

山海同心,共绘蓝图

此次DBS手术的成功实施,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突破。它更是沪明协作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和重要跨越。在手术过程中,三明市第一医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迅速且高效地组建了保障团队,协调各个部门为手术保驾护航。而瑞金的专家们则通过“手把手”带教、病例研讨和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快速提升了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双方采用“专家驻点 本地跟学”的模式,成功实现了顶尖技术的“无缝平移”。张小小医生介绍说:“通过与上海瑞金医院团队的紧密合作,我们在三明仅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0余例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就诊工作,并且迅速建立起了覆盖‘筛查 – 评估 – 手术 – 程控’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在三年内为三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功能神外团队。”

“这场跨越山海的手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把合作向纵深推进,不仅要做到技术的传递,更要做好医者仁心的传承。”孙伯民主任表示。一方面,依托瑞金医院神经调控技术平台,将建立覆盖闽西的帕金森病大数据中心,实现病例追踪和诊疗标准化;另一方面,开展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推动精准医疗再升级。

欢迎转发点赞

本文围绕福建三明地区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展开,介绍了手术背景、患者情况、手术过程及效果,凸显了沪明协作在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此次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希望,也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未来双方还将在技术和理念上深入合作,推动医疗事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159.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