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都环城生态区青龙湖湿地公园骑行者被风筝线“割头”事件展开,介绍了类似伤人事件的过往情况、公园放风筝现状、相关管理规定以及专家提出的解决建议。
在3月23日,成都环城生态区青龙湖湿地公园路段发生了一起惊险的事件。一位市民在骑行途中遭遇了风筝线“割头”的意外。从他发布的事发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一根横着的风筝线突然出现,将骑行的他刮倒在地。这根看似不起眼的风筝线,威力却不容小觑,它不仅将骑行者刮倒,还嵌进了他所佩戴的骑行头盔,在头盔上割出了近10厘米的裂口。
事实上,风筝线伤人事件近年来在国内多地时有发生,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隐形杀手”,时刻威胁着公共安全。在成都环城生态区,早在2023年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伤人事件。
画面中是公园内放风筝的市民,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风筝线潜在的危险。在24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青龙湖湿地公园进行探访。记者看到,现场有不少市民正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而且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人分享在附近放风筝的画面,甚至有人相约前往此处放风筝。然而,根据2024年3月印发的《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是不允许摆摊设点、放风筝的,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绿道的正常通行,甚至危及其他游客的安全。
明明早有伤人案例发生,也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为什么风筝线还是会出现在绿道上呢?事发地现场公园管理方无奈地表示,他们对于放风筝的市民会及时进行劝导,但是公园人流量太大,而且管理方并没有执法权,所以放风筝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危险!风筝线变“隐形杀手”,骑行者头盔被割破
23日,网友“@放羊星河”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令人心惊的视频。视频中,他正骑着单车在青龙湖公园附近的绿道上行驶,突然,眼前隐约出现了一根风筝线。他赶忙减速,并提醒对向驶来的其他骑行者注意安全。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他还是被这根风筝线刮倒在地。
从他发布的现场画面中可以看到,风筝线不仅割破了他的头盔,还深深嵌入其中。他介绍说,风筝线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10公分的印痕。看到这样的画面,不少网友都感叹:“幸好戴了头盔!”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网友@放羊星河被割破的头盔,着实让人触目惊心。这一经历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分享了孩子被风筝线割伤的图片,那道印痕距离眼睛不到1厘米,想想都让人后怕;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手上留下的5厘米疤痕;还有网友表示,他的汽车曾经被风筝线把后视镜拦腰直接割断。
面对众多网友的关心,“@放羊星河”表示,他发布视频主要是为了提醒公众要有安全意识。骑行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头盔,而放风筝的人也应该有风险意识。目前,他已经向警方报了警。
探访:事发地有多人放风筝,此前绿道曾发生类似事件
近年来,风筝线伤人的事件在国内多地频繁出现,俨然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隐形杀手”。去年11月,在南京江北新区的一场乡村自行车比赛上,就有骑手被风筝线割伤,幸好没有造成生命危险。而且据当时公布的消息,骑行赛道上并非只出现了一根风筝线。
同样在成都环城生态区,2023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伤人事件。一名骑行者在白家立交附近被风筝线割伤,手部被划出了一道口子。
24日,红星新闻记者在青龙湖湿地公园探访时看到,现场有不少市民在放风筝,还有不少市民拿着风筝正准备进入公园。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人分享在附近放风筝的画面,或者相约前往该处放风筝。据了解,全长100公里的环城绿道穿过了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公园、锦城湖、三圣乡等121个生态公园。不仅在青龙湖,在桂溪生态公园和三圣乡,也都能看到不少市民在放风筝。
画面中是拿着风筝进入公园的市民。红星新闻记者还发现,尽管风筝的起飞地并不在绿道本身的道路上,但风筝放飞升空后,常常会在高空跨越道路。一旦一些风筝断线失控,连接的风筝线就难免会散落在绿道上,甚至落在绕城高速上。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就发现在一些树梢上,还挂着风筝。
禁令:《办法》规定不得在绿道上放风筝,但为何放飞行为一直不断?
实际上,2024年3月,成都就已经印发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其中明确规定,在环城生态区绿道上不得摆摊设点、放风筝,以免影响绿道正常通行或危及其他游客安全。
对此,成都天府绿道管理方表示,在一些人员密集处,公园主要出入口均设置有禁放提醒牌。在青龙湖湿地公园靠近绕城高速一侧,红星新闻记者也在现场发现,有提示喇叭持续在喊话提醒:“因靠近绕城高速,且游客众多,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请不要在公园内放风筝。”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提醒和规定,现场放风筝的人仍然络绎不绝。青龙湖公园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放风筝的市民,管理方发现后会及时进行劝导,但由于没有执法权,再加上一到节假日,逛公园的市民数量激增,管理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建议:强化动态监管,明确合规放飞区,可试点无人机巡查与AI监控
针对越来越普遍的放风筝与骑行之间的矛盾,出事谁负责?如何同时满足骑行与放风筝的需求呢?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大福认为,当前绿道风筝线安全问题需要多维度治理。在责任界定上,放风筝者承担首要责任,如果因为违规放风筝导致他人受伤,需要进行赔偿;管理方则应强化动态监管,比如采用无人机巡查的方式,同时完善物理隔离设施,例如在绿道与公园交界处设置隔离网。如果管理方未尽到管理者义务,应承担补充责任;对于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应严格佩戴头盔、控制车速,以此降低自身风险。
李大福还表示:“治理上有难点,现行法规以劝阻为主,行政处罚案例不足,需要强化执法威慑。”在硬件防控上,也可以借鉴杭州、苏州的经验,推广智能收线器、反光风筝线等技术。
画面中是骑行的市民。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瑞笛认为,公园管理方应做好宣传劝导以及管理工作,包括在园区的显著位置摆放警示牌、安排巡逻工作,对违规放风筝的行为进行劝导等。放风筝的人应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在禁止地区放风筝,如果因违规放风筝造成他人受伤,应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普通群众,在经过有人放风筝的地区时,应该更加谨慎观察,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李大福还提出,从当前情况看,应该明确合规放飞区域,通过宣传引导市民主动回收风筝线。同时,可以试点无人机巡查与AI监控,提升管理效率。
本文围绕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骑行者被风筝线割伤事件,揭示了风筝线伤人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以及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难题。相关专家从责任界定、监管措施等多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强调多维度治理和提升管理效率,以保障公共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