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东兴证券,详细阐述了其在投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上交所对其在云峰新材IPO项目中的违规行为开出监管警示“罚单”,同时介绍了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变更、业绩情况等内容,分析了其投行业务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2025年3月25日这一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向东兴证券及其保荐团队下达了监管警示“罚单”。此次“罚单”明确指出,东兴证券在云峰新材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里存在违规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东兴证券投行业务首次出现问题。早在2024年10月,东兴证券就因泽达易盛IPO项目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展开调查。此次事件再度暴露出该公司投行业务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瑕疵,风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然而,就在两个月之前,东兴证券刚刚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从预告内容来看,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涨幅在76.89% – 107.38%之间。这份看似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与公司投行业务频繁遭遇监管处罚的情况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根据上交所网站发布的信息,在3月25日当天,上交所接连披露了三份监管措施决定书。这些决定书显示,上交所分别对云峰新材以及该公司时任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IPO项目保荐机构东兴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还有审计机构天健的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采取了监管警示措施。
从上交所在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披露的内容可知,王华和林苏钦作为东兴证券指定的项目保荐代表人,在履行保荐职责方面存在明显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其一,他们没有对发行人商标授权模式下存在个别经销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供应商由同一自然人控制的情况进行核查并作出说明;其二,他们没有审慎地核查发行人研发管理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除此之外,保荐人还存在请发行人代为寄送和收取函证的现象,未能合理地控制函证程序。
上交所明确表示,保荐人在发行人商标授权模式以及研发管理内控制度等方面的核查和说明工作存在缺失,属于履行保荐职责不到位。而保荐代表人王华和林苏钦对这些问题负有直接责任。基于上述事实和情节,上交所决定对王华和林苏钦予以监管警示。
与此同时,上交所还公布了对签字会计师俞佳南和贝柳辉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申报会计师在工作中同样没有核查并说明发行人商标授权模式下存在个别经销商和OEM供应商由同一自然人控制的情况,也没有审慎核查发行人研发管理内控制度的实际情况,这属于履行专业职责不到位。签字会计师俞佳南和贝柳辉对此需承担直接责任。
近期,东兴证券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更。财政部计划将其持有的中国东方的全部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一旦划转工作完成,东兴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财政部变更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在业绩方面,东兴证券2024年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4.5亿元至17亿元之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6.89% – 107.38%。凭借这样的业绩表现,东兴证券成为了上市券商中首家披露年报预告的“优等生”。不过,对其业绩数据进行深入拆分后可以发现,公司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自营业务的“意外爆发”。具体来看,前三季度自营收入同比大幅激增158.25%,四季度环比增速更是达到了38% – 10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兴证券传统优势的投行业务却陷入了困境。根据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东兴证券投行收入仅为2.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滑了37%。近年来,公司的IPO业务量持续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保荐的IPO过会上市数量为0,而撤回或终止的IPO项目则多达7家。
在2024年10月,东兴证券就因为泽达易盛IPO保荐违规问题与证监会签署了承诺认可协议。当时,公司以缴纳承诺金并整改投行内部控制制度为代价,才得以中止调查。此次云峰新材事件的发生,使得公司投行业务的合规性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质疑,这很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项目承揽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在2024年,东兴证券还因“资管产品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被北京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并且,在这一年,公司还因“债券违约赔偿纠纷”被投资者起诉了3起,涉及的金额超过了1.2亿元。
本文介绍了东兴证券在2025年3月25日因云峰新材IPO项目违规被上交所警示,其投行业务屡现风控短板。虽2024年业绩预增,但主要靠自营业务,传统投行业务却陷入困境,此前还存在泽达易盛项目违规、资管产品信披违规、债券违约赔偿纠纷等问题,投行业务合规性受质疑,或影响未来项目承揽。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