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季孩子身高话题展开,讲述家长对孩子身高的关注、存在的观念误区、专家的诊断建议以及春季助力孩子长高的方法,同时介绍了骨龄的相关知识。
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万物复苏,这可是孩子春季长高的黄金时期,不少家长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多长高一些。正因如此,孩子的身高成了父母极为关注的生长发育指标。
3月16日,周末来带孩子看身高的家长特别多。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处,常常能听到家长们提出各种问题。“医生,我们家孩子比同龄孩子矮好多,怎么才能让他长高呀?”“孩子马上小学毕业了,还能不能再长呢?”“我们夫妻俩个子都不高,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身高?”……面对家长们的众多疑惑,该科主任、主任医师丰炳峰表示,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理想的身高,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管理和生长发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现在长不高没关系,“23还能窜一窜”。专家指出,这种观念在90%的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在过去,确实有部分人23岁还能长高,大多是因为骨骺因营养、发育等因素没有闭合。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小朋友因为早熟导致骨龄提前,十二岁左右就不长个的情况也不少见。专家强调,许多孩子因生长迟缓导致的矮小身材问题会伴随一生,这不仅会影响儿童期求学和心理健康,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需要家长和社会高度重视。
晓静和丈夫身高都不高,有了儿子后,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格外关注。孩子上初中,身高一米六左右,来医院检查后发现,14岁的孩子骨龄检测为17岁,这意味着骨骺线快闭合了,身高增长空间已经很小。夫妻俩后悔没早点带孩子来检查,错过了最佳生长时间。在门诊上,丰炳峰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医生会根据中国2 – 18岁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和孩子手部X光片以及身高、体重、家长身高等综合评估孩子生长发育情况,筛查矮小身材患儿并给予专业诊断建议。专家提醒,造成孩子矮小的病因多种多样,像生长激素缺乏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家族性矮小、特发性矮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所以孩子不长个,不能简单认为是营养、吃饭等问题,要及时排查病因,尽早干预,延缓骨龄进展,以获得理想身高。
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关注春季孩子的身高话题呢?专家解释,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春季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长,对骨骼刺激大,能让骨骼更结实、钙含量更高;同时,户外活动使皮肤接触更多紫外线,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3生成,从而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为骨骼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钙磷。丰炳峰还表示,饮食、运动、睡眠都有助于孩子长高。比如跳高、跳绳、打篮球、摸高以及游泳都是不错的运动,但要注意不能运动过度,避免膝关节损伤。此外,还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六大营养标准中,首要的就是身高。矮身材不仅影响孩子儿童期的健康发展,还会对成年后的婚姻与工作等产生影响。其中,骨龄是评估生长情况和生长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来表示。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能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还能通过骨龄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趋势,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本文围绕春季孩子身高问题展开,指出家长对孩子身高管理存在认识误区,强调矮小身材问题的严重性,提醒家长及时排查病因、尽早干预。同时介绍了春季利于孩子长高的原因和方法,以及骨龄的重要性,为家长们在孩子身高管理方面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和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