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至4月6日在深圳举办的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详细阐述了大赛福田和南山两大会场的布局、各个主题区域的特色花园,以及大赛期间的各类活动和科技元素,还回顾了深圳公园的发展历程。
在3月26日,各个花园作品已经紧锣密鼓地完成了布展工作。
2025年3月28日至4月6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国际级园艺盛事——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将在深圳盛大启幕。这场大赛横跨福田与南山两大会场,以娇艳的花朵为媒介,汇聚了全球47个独具匠心的花园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以“百合”与“花毛茛”作为双主题花卉,巧妙地串联起深圳从“第一座公园”到“千园之城”的百年发展脉络。
自2019年起,深圳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粤港澳大湾区花事盛会。而本届大赛更是独具匠心,通过湾区融合、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全民共创等多方面的努力,精心打造了一场融汇艺术、科技、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生态盛宴,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智慧与蓬勃的文化活力。
一步一景,在“花花世界”中感受国内外城市魅力
福田会场设立在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深业上城。这里规划了“大师园”“湾区花园”“城市花园”“鲜花市集”四大主题区域。在公园的主游线两侧,精心布置了主题花花园,并且在线上巧妙地点缀着9个迷你花园,形成了一步一景的沉浸式观赏体验,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花花世界。
“大师园”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南非、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国家的国际获奖设计师团队,他们与大湾区知名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了7个风格迥异的主题花园。《归园·万物生境》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主题,生动地展现了生态和谐与重生的强大力量;《深湾叠翠》巧妙地演绎了山海城的生态演变过程;《第一滴雨》以水循环为隐喻,深刻地表达了生命轮回的哲理;《太阳之舞》将天体轨迹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空间;《超链密码花园》以深圳公园百年的发展为脉络,解码并连接着新时代的无限可能。此外,南非团队以竹编蒴果装置与漂浮草甸打造的《生命的轮廓》,以及新加坡团队采用环保材料探索建筑与自然共生模式的《绿色未来》,这些作品都以植物作为独特的语言,共同诠释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智慧,为湾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极具创新性的范本。
“湾区花园”由香港、澳门、广州、苏州四座城市倾力呈现,充分展现了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香港的《城中花园》通过英式拱廊、水池与田园木屋,完美地还原了英伦风情;广州的《行花街》以广府非遗为灵感源泉,运用满洲窗元素与现代花艺装置,彰显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澳门的《活力共生》以大三巴牌坊为背景,巧妙地融入葡式碎石路与风铃舞台,以此向全运会致敬;《苏州园》则通过明暗对比、漏景花窗等传统园林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园林的诗意美学。这四座城市以园艺为神奇的画笔,在有限的空间内勾勒出了一幅多元文化交融的湾区画卷,生动地诠释了“一城一特色,一园一世界”的共生理念,充分呈现了“城林共生”的湾区特色。
引入AI情绪响应等技术,打造科技疗愈花园
“城市花园”由深圳各区共同打造,每个花园都以独特的元素回应着所在区域的定位,充分诠释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多元魅力。南山的《浪·头花》以海洋浪潮为灵感,通过飘带景观与层叠绿植,生动地诠释了生态创新的理念;龙岗的《琴韵园》将古琴意象与花毛茛花境完美结合,演绎出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福田的《福园》融合了古今造园的智慧,演绎着都市园林的绵延脉络;宝安的《芯花园》引入了AI情绪响应与3D打印技术,精心打造了一座科技疗愈花园;坪山的《坪山有戏》通过围合构筑与禾雀花色彩,巧妙地传递着戏剧文化;龙华的《澜园》以观澜古墟为原型,结合全息投影与湿地景观,呈现出了古今对话的奇妙场景。其他花园也各具特色,盐田的《航启山海湾》以百合扬帆象征开放包容;大鹏的《浪幔金沙》以纱幔与琉璃沙滩诠释滨海浪漫;罗湖的《万象乘风》以竹风铃隐喻生态韵律;光明的《有光的地方》通过光影植物组团呼应科技新城定位;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云启智行》则以粤剧水袖与竹编艺术串联起传统与智造产业。
这些花园宛如一座座微缩的城市名片,以植物为媒介,以科技为笔触,共同书写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生生不息的发展故事。“大师园”集结了中、英、南非、新加坡等多国设计团队,以植物语言诠释生态智慧,展现了从非洲草原到东南亚雨林的全球风貌,进一步浓缩了国际文化交融的多元图景,恰似“世界之窗”的微缩景观再现。而“城市花园”,则像是“锦绣中华”的园艺演绎。如龙岗《琴韵园》的东方美学、宝安《芯花园》的科技疗愈、坪山《坪山有戏》的戏剧文化,恰似“锦绣中华”中民俗村“一步一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苏州园的江南漏窗、广州《行花街》的岭南非遗元素,就像“锦绣中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地域风情的凝练表达,形成“一日看尽中华韵”的园艺版图景。
百年之约,逛遍深圳所有公园需要3.6年
南山会场选址在中山公园—荷兰花卉小镇,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始建于1925年的中山公园,是深圳市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它是这座城市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化都市的历史见证者。大赛将主会场之一设在中山公园,正是以“百年之约”为纽带,串联起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当代创新。目前,中山公园内的花园作品与科技巨头、时尚先锋、创新标杆企业深度融合。2025年青年设计师迷你花园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已经收到了来自30个高校、企业的青年设计师作品,其中的佼佼者将择优在中山公园建造。荷兰花卉小镇则以生肖“蛇”为灵感,通过弧形渐变花带与灵动花境设计,呼应“繁花筑梦”主题,传递着蛇年纳福的美好寓意。
在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前,全市仅有两座公园,分别是建于1925年的中山公园和1966年对市民开放的东湖公园(原水库公园)。而如今,在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1320座公园,它们串联起山林、海边、社区、街边,让市民能够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畅享自然。如果按一天逛一座公园的速度计算,逛遍深圳所有公园需要3.6年。
推出“百年印迹·城市影像”摄影作品征集
自1925年中山公园建成,到如今“千园之城”的建成,深圳的公园不仅成为了城市的绿肺,更是深圳人生活记忆的容器,珍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公园在不断变化,生活也在不断变迁,但属于深圳人的美好记忆,永远不会改变。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绿意,都是一段记忆。为此,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南山会场 – 中山公园特别推出“百年印迹·城市影像”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将在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南山会场 – 中山公园活动现场与公众见面。
大赛通过“百年印迹·城市影像”摄影征集活动,将百年公园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市民可感知、可参与的当代文化实践。市民在分享与公园相关的老照片时,不仅是在记录个人记忆,更是将个人与城市生态发展的故事融入了公共记忆。“百年之约”不仅是时间维度的回望,更是空间维度的拓展。大赛以中山公园为原点,联动香港、澳门、广州等湾区城市,通过国际设计师的“迷你花园”创作、非遗文化IP的现代演绎,积极探索传统园林技艺与未来生态技术的融合。
艺术空间,实景还原阳台花园、庭院景观等生活场景
此次大赛精心打造的鲜花市集,创新性地融合了观赏、互动与消费功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花卉艺术空间。沉浸式家庭园艺花园区通过实景还原阳台花园、庭院景观等生活场景,让市民能够亲身感受“花园生活家”的无穷乐趣。
新优品种专区集结了上海源怡、坂田种苗等7家顶尖育种企业,集中展示了129个特色品种。其中朱顶红“烈焰女王”、彩叶芋“霓虹幻影”、簕杜鹃“星空之恋”等突破性品种,构筑起了一座充满未来感的“活体植物博物馆”。
文创创意专区,是由深圳出版集团倾力打造的“繁花书韵”主题空间。文创摊位汇集了罗湖特色手作、“阿珍阿强”IP周边、招小喵联名、邮政文创等爆款产品。公园书吧摊位设置了水吧,提供咖啡、茶饮和轻食,还有特色图书以及深圳元素的文创产品。
此外,鲜花市集的棚内还有20多个国内外园艺行业品牌“展销一体”创意摊位。通过打造“可观赏、可体验、可收藏”的复合空间,融合自然美学与都市活力的鲜花市集,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沉浸式艺术体验,更成为了大湾区花卉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窗口。
AI导览机器人提供路线规划、展区讲解及趣味互动问答
大赛期间,两大会场还将举办10余场特色活动。3月28日,笔架山体育公园将举行花园大赛启动与颁奖活动;中山公园同步启幕,非遗粤剧、弦乐演奏、钢琴演绎等节目将轮番登场。“繁花书韵文创市集”“公园消费市集”将贯穿活动全程,此外,“女人花·百人瑜伽”“深生不息·港乐季”“非遗簪花体验”及多场民谣、潮剧演出,将让游客在花香中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体验。
同时,深业上城生态商圈还有“爱在上城”主题美陈及7场春日时尚走秀,更有优惠礼券、消费赠礼、粤港澳大湾区专属礼遇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激活了“公园 + 商业”的无限可能。
本届花园大赛科技感十足,不仅在3月28日启幕当天有“夏起X02”AI导览机器人为游客提供智能路线规划、展区讲解及趣味互动问答,市民们还可以体验机器人咖啡、无人机外卖等。未来花园影像馆也是满满的“AI含量”,是不可错过的春日盲盒。置身全息花海铺满6米巨盒,现场还有黑科技龟鼓互动音乐会,200 + 种乐器现场还原,0基础一弹即会,带你在机械心跳声里跌入未来花境。
聚焦:用40余年打造“公园里的城市”
深圳中山公园始建于1925年,是深圳历史最悠久的公园,见证了深圳城市园林百年发展历程。1984年,水陆公园更名东湖公园,拉开了深圳公园建设的序幕。1987年,四海公园建成,承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来深建设者的奋斗记忆。
上世纪90年代,洪湖公园“荷展”、人民公园“月季花展”、东湖公园“菊花展”,成了深圳人必打卡的“公园三部曲”。90年代逛公园是一种仪式感,是周末全家出动的“大事”。
2000年后,深圳公园进入“绽放期”。莲花山公园,让“登高望远”成了深圳人的新习惯;深圳湾公园,让“公园里看海”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人才公园,充分展现了深圳“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核心理念;大沙河长廊,以“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三大主题,通过多样化的河岸景观设计,串联起沿岸的文化、科技、经济与生态,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项链”。
如今,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320个,千园之城迈向全域公园城市。深圳用40余年时间,完成了“公园里的城市”的华丽转身。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的相关情况,包括大赛的时间、地点、主题、会场布局、特色花园、活动安排以及科技元素等,还回顾了深圳公园的发展历程。这场大赛不仅是一场园艺盛事,更是展示大湾区绿色发展智慧和文化活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体现了深圳从一座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千园之城”的巨大变迁。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