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航司收紧充电宝登机要求,萧山消防实验揭秘起火隐患

近期多家航空公司对充电宝上飞机提出更严格要求,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做了充电宝起火实验,还解释了充电宝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起火原因、使用注意事项和冒烟后的处置方式等。

近期,不少航空公司针对充电宝(移动电源)搭乘飞机出台了更为严苛的规定。例如,禁止在航班飞行期间使用充电宝,同时也不允许在航班上给充电宝充电。

3月27日,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充电宝起火实验。并且,防火专家针对充电宝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潜藏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多家航司收紧充电宝登机要求,萧山消防实验揭秘起火隐患

锂电池被挤压破坏时冒烟。

挤压、高温都可能造成充电宝起火

消防员介绍道:“充电宝这类锂电池产品在乘坐飞机时禁止放入托运行李,这是因为在重物挤压的状况下,充电宝极易起火。”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一情况,消防员对充电宝的锂电池聚合物和18650锂电池进行了极端的破坏性实验。当电池被破坏的瞬间,这两种类型的电芯都开始冒烟,而且冒烟过程持续了超过15分钟。其中,18650锂电池在冒烟后的5分钟,突然发生了爆炸,电芯外壳被炸飞了10米远。消防员强调:“这可能会对周围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多家航司收紧充电宝登机要求,萧山消防实验揭秘起火隐患

充电宝有这些变化,千万别再用了

尽管在消防实验中,充电宝表现得像个不稳定的“炸弹”,但实际上正规厂商生产的充电宝总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消防员特别提醒大家,充电宝除了不能过度充放电、避免挤压以及防止暴露在异常高温环境下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也不要贴身使用。“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考虑,一旦贴身使用时充电宝起火,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受伤。另一方面,人体的汗液中含有盐分,长时间与电极片接触会发生化学腐蚀,进而引发电路故障,最终导致起火。”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锂电池起火的扑救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专门用于处置锂电池起火的灭火剂尚未大面积普及。

所以,一旦发现充电宝出现冒烟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最佳的处置方式是将充电宝用水浸没。

本文围绕航空公司对充电宝登机的严格要求展开,通过萧山消防的实验揭示了充电宝在挤压、高温等情况下易起火的特性,提醒大家在使用充电宝时要注意避免不当操作,如过度充放电、挤压、贴身使用等,当充电宝冒烟时要及时正确处置,以保障自身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430.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