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汤阴县纪委监委在招投标领域的监督治理工作,详细阐述了其针对招投标领域廉洁风险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全过程监督、联合执法、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服务等,旨在营造公正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汤阴县某招投标现场会上,一位投标企业负责人难掩赞赏之情,说道:“这次交易采取‘评标区域、评标专家、评标工位’三随机的方式,交易过程阳光透明,我们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更有底气了。”
招投标领域向来是廉洁风险的高发区。它涉及面广、环节众多,资金密集且审批权力集中,廉洁风险隐蔽性强。近年来,汤阴县纪委监委将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环节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的重点内容。2024 年,该县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多达 212 个,涉及资金规模高达 24.23 亿元。如此庞大的交易体量,让招投标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成为重中之重。
公开、公平、公正是招标投标的核心原则,如同其“生命线”一般重要。汤阴县纪委监委围绕工程项目从决策立项到标后履约的各个关键环节,开展了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治理。他们梳理制定了涵盖项目进场受理流转、内部监督见证、人员身份识别、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管理评价及异议投诉处理等七大类 25 项的监督清单。通过构建“事前严密把控、事中全程监管、事后风险回溯”的闭环式监督模式,有效堵住了标前、标中、标后各环节权力运行的风险漏洞,为公共资源交易营造了阳光透明的环境。
与此同时,汤阴县纪委监委以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建立了打击招标投标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动协作机制。他们联合县公安局在“清风汤阴”公众号发布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公告,主动收集问题线索。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发现问题线索 37 条,27 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此外,还联合县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及时获取项目审批、招标公告、投标文件等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信息。
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的干部失职、监管缺失、项目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汤阴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建议的提醒纠偏和源头治理作用。在制度建设、人员监管、系统完善等方面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台了《评标专家行为负面清单》《评标专家工作十不准》《招标代理机构负面清单》等 20 余项制度。为解决本地专家“熟面孔”“圈子小”“易围猎”等风险,推动职能部门出台《远程异地评标暂行管理办法》,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目前已有 143 个项目采用该模式评标。
招投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流程的便捷与公正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汤阴县纪委监委督促公共资源交易绘制“一图读懂”交易流程图,方便市场主体了解招投标程序,还绘制了交易流转单,由项目业主和监督确认每一个环节,确保交易流程规范化。深入推行四“零”工作标准,即项目进场“零”资料,线上办理“零”跑腿,场内交易“零”成本,重点项目进场“零”等待。全面推行“绿色通道”制度,实行容缺受理、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让进场项目全流程交易环节做到“主动办、现在办、马上办”,大大提升了交易的便捷度。
汤阴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紧盯招投标领域顽疾,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营造公正透明、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交易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汤阴县纪委监委为整治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环节腐败和作风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通过全过程监督、联合执法、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服务等手段,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提升了招投标流程的公正性和便捷度,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