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金融大数据及AI战略融合发展大会暨浙江“九三创吧”主题活动在杭州临平举行。活动旨在打造工作平台,推动浙江科技金融创新与企业转型。业界专家就金融大数据与AI的发展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发表看法,现场还进行了揭牌和签约等活动。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无疑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金融领域与AI(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两项前沿技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呢?3月28日,第七届全国金融大数据及AI战略融合发展大会暨浙江“九三创吧”主题活动在杭州临平盛大举行。众多业界专家与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大数据与AI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活动现场的氛围十分热烈。此次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打造一个集高端交流、资源整合、项目落地的综合性工作平台。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深入探讨金融大数据与AI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从而推动浙江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助力浙商以及新生代浙商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委员、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原司长骞芳莉在活动中发表了重要观点。她认为,“AI + 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这一融合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向智能化转型,促使金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还能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营能力以及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骞芳莉还举例说明,比如银行借助DeepSeek实现了全天候的智能客服服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了40%;浙江省打造的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浙江公平在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过,骞芳莉也指出,当前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机遇,也有挑战。”目前中国面临着算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数据质量不高且共享难度大,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监管合规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研究员刘末也关注到了这些情况。他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建立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例如可以探索设立金融AR开源社区,共建行业级算法模型库。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生态,他建议监管部门推动建立科技企业合规能力评价体系,将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等指标纳入企业信用评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文仲表示,“金融发展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增加金融体系的透明度,提升资源分配效率,在这方面大数据和AI大有可为。”以大数据、区块链、AI大模型技术融合为代表的“数智金融”创新,将为提升金融体系效率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他建议传统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金融垂类模型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且与更多的国内头部AI模型企业进行对接应用,防止过度依赖单家企业的模型应用,形成外部技术垄断。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关注未来的三个转变方向,即金融分析从定期财务报表向实时数据包转变,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向数字资产包发行通证转变、传统公司模式向数智合约社区转变。
据悉,为了探讨前沿科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成立了数字经济专委会,并创新打造了“九三创吧”品牌活动。此次活动是今年首场“九三创吧”活动。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一系列重要仪式。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并与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科学家 + 企业家 + 投资家”项目孵化基地和省级多党合作示范基地。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主委叶正波表示,“希望能够为大家进一步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科技、金融、数据三大生产要素高效融合,促进浙江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浙商企业转型发展。”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将继续聚焦尖端科技与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桥梁,凝聚智慧力量。
此外,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下设的三个机构也于当日揭牌成立。其中,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将在研究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国际财富管理数字化创新中心将助力财富管理行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白泽智慧研究院将推动院士专家成果在浙江“落地生金”。
本文围绕第七届全国金融大数据及AI战略融合发展大会暨浙江“九三创吧”主题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目的、专家对金融大数据与AI融合发展的观点及建议,还提及了现场的揭牌签约等活动。此次活动为科技、金融、数据的融合搭建了平台,有望推动浙江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