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跨越山海到西部乡村支教的故事,通过介绍多位“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不同地区的支教经历,展现了他们用知识和热忱为当地孩子带来希望、助力教育发展的青春风采。
自1999年起,超过200所高校的34000多名志愿者,跨越千山万水奔赴乡村开展支教活动,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希望的种子。近日,记者深入新疆进行调研,有幸结识了多位在基层支教的“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记录下了他们精彩的青春接力故事。
(一)哈工大支教团:科技星火照亮校园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在校园响起,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教团带来的机器人随着节拍灵动地舒展金属臂膀,翩翩起舞,这精彩的一幕引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而这一场景发生在距离哈尔滨4400公里以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
2024年8月,库车三中迎来了新一批充满活力的支教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这些支教老师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科技的星火。
来自黑龙江的刘大千,是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理工科毕业生,他负责讲授初中地理课程。在他的精心设计下,地理课仿佛变成了一场沉浸式的纪录片。塔里木盆地的褶皱山脉、胡杨林外浩瀚的星空,这些生动的画面让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孩子们第一次对熟悉的世界有了更多的感动和认知。
照片中,刘大千(右立)正在为学生讲解机器人操作。(受访者供图)
科普课堂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AI是怎么来的?怎么让电脑‘看懂’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老师巧妙的设问,让台下的学生们更加专注。就连后排总是打瞌睡的男孩,也支着下巴听得入了神。
在班级QQ群里,同学们总是喜欢@刘老师,向他问各种问题。这个名叫“阳光下最好的我们”的群聊窗口,总是闪烁个不停,就像无数等待被点亮的星星。
这是机器人课堂的一角。(记者 初杭 摄)
(二)多彩课堂:青春在支教中绽放
“被需要的青春是一朵美丽的花,越是贫瘠处越开得灼灼。”在南疆杏花盛开的时节,来自贵州的王欢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她是哈工大的学生干部、校篮球队队员。在库车三中,她负责为艺术生班教授生物课,还组织学生开展篮球兴趣班。
照片里,王欢正在为学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王欢性格活泼,在讲课时,天山雪莲、喜马拉雅山上的动物、海底的奇遇等内容都能“闯进”课堂,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立体有趣。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常常笑语相迎:“美女老师好”“哈工大老师好”……一声声充满温暖的问候,让她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本科学习航空航天专业的杨佳明,是一个外表有些内向、羞涩的大男孩。他说:“印象最深的礼物是下课时学生塞给我一块馕。”在与少数民族学生同吃同住的过程中,他被学生纯真开朗的性格深深触动。
“讲课也需要热忱。”杨佳明把每一次课都当成一场全情投入的“灵魂演出”,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新年联欢会上,学生们轮流要求与这个大男孩老师合影,大家簇拥着他,笑容灿烂而温暖。
(三)农大学子:用心浇灌学生成长
在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三中学,维吾尔族女孩阿丽(化名)每逢数学课都会挺直脊背,眼睛睁得圆圆的。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研支团的老师陈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阿丽听得十分认真,生怕漏过一点内容。每次讲课,陈旭都非常有耐心,总是等学生点过头、说听懂了,才会去讲下一段内容。
课后,学生们总是缠着老师不放,因此,陈老师的授课时间显得格外宝贵。一学期下来,每次上数学课,阿丽都聚精会神,膝盖并得笔直,就像一株倔强的小白杨,她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照片中,陈旭(右一)正在课后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同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邓子萱,现在是这所学校的高二化学老师。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课点名时,自己因为紧张而心跳加速,以及学生们那陌生又好奇的眼神。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她已经能够自如地控制课程节奏,板书也清晰干净。学生们则会在课堂上高高举手,课下轻轻敲响她办公室的门。
收获的道路,是由坚持和汗水铺就的,而终点藏着回馈的甜蜜。
工学院毕业的“尖子生”辛赛玉,第一次讲课时“很心塞”:学生难管,基础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名性格倔强的姑娘逐个给学生过筛,抓基础、做练习、访家长。
一连串“组合拳”打下来,学生的成绩拉起了一条漂亮的向上弧线,由年级倒数提升了十几个位次。
“学生有了收获,未来就有更多可能。虽有付出,甘之如饴。”她毫不犹豫地说道。
照片里,辛赛玉(左一)正在为学生辅导作业。(受访者供图)
(四)支教接力:点亮西部教育希望
支教是一场青春之约,也是一次与未来的接力。在帕米尔高原以东,45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散在29所山乡学校,支撑起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的“教育版图”。
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5名支教老师,承担着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约500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任务。
“语言相通、情感相连,可以从东南贯通西北,从古延绵至今。”语文课上,支教老师张馨月为学生讲解古诗名篇,分享千里之遥的烟雨故乡。
“有能力有使命总会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平台。”教室里洋溢着的,是她和学生跨越山海的共鸣。
照片中,张馨月正在为学生讲授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专业为教育学的金杰,是学校三个班共同的英语老师。在这个清瘦的支教老师带领下,150多名学生一起探讨时事热点新闻、组织趣味课堂。
“英语课原来最枯燥,金老师的课却非常有趣。他还会把学习任务写在小纸片上给我,做完逐个打钩,一段时间后,原来很难的英语作文也变得容易了。”性格质朴的学生穆妮热·买买提江说,自己以前从没出过新疆,以后想考上好大学,走遍大好河山。
照片里,支教老师金杰(前排居中)和学生们正在参与课余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采访中,志愿者们青春的面庞纯净而充满活力,他们用热忱浇灌理想,点亮了祖国西部边疆的希望和远方。
本文通过讲述多位“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不同地区的支教故事,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用知识和热情为乡村孩子带来希望的精神。这些志愿者们跨越山海,克服困难,在支教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和能力,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西部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