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科技的情况,包括智能化育苗、节水灌溉以及“统防统治”等方面,展现了科技为农业注入的新活力,推动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还带来了实际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进步如同春风化雨,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播种那一刻的精心布局,到收获时节的丰硕成果;从灌溉时的精准调配,到植保工作的细致呵护,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仅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更如同强大的助推器,引领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农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智能化育苗展现“科技范”
眼下,正是辣椒育苗的关键时期。走进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的大棚,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育苗户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全自动穴盘育苗点种机,进行辣椒种的点播工作。这台先进的机器就像一位精准的“播种大师”,将辣椒种子逐个精确地分放在育苗盘中,随后进行补土、平整等工序,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不一会儿,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便摆满了大棚,那密密麻麻的种子仿佛是一个个希望的火种,承载着农户们对丰收的殷切期望。
工人提前将辣椒种子放入全自动点种机内(赵珂 摄)
机械化点种育苗带来的好处可不止一星半点。它实现了“一穴一粒、一穴一株”的精准培育模式,每粒种子都拥有了独立的生长空间。这样一来,种子之间就避免了水分和养分的激烈竞争,如同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专属的成长环境。种子们能够更充分地吸收养分,成苗速度大大加快,病虫害也相应减少,根系也变得更加发达。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育苗效率,更有效提高了育苗质量,就像给春耕生产按下了“加速键”,为后续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节水灌溉尽显“科技范”
走进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在眼前。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匀播机在田地间来回穿梭,宛如一个个勤劳的精灵。一粒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在它的精准操作下,被均匀地播撒进肥沃的土地里,仿佛是大自然播下的希望之种,孕育着新一年的丰收希望。这些种子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作物种子,更是农户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期许。
狼山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介绍说:“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并大力推广小麦匀播和‘四控’技术,实现了‘耕、种、管、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科技的赋能让小麦种植不仅有了‘智慧’,更有了高品质。”
而在双河镇进步村的万亩“5G + 智慧种植”示范园区,数字化全自动灌溉系统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系统能够精准地配水、配肥、施药,农户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远程操控。无论农户身处何地,都能实时控制闸门的开合,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精准供水。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烈日下辛苦地奔波于田间地头,手动开关闸门。这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统防统治”助丰收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是河套小麦的孕穗期和灌浆期,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每到这个时节,临河区农科局都会加大农技服务力度,精心组织开展“一喷三防”作业。这项作业的目的是实现一喷多效、病虫兼治,为粮食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伴随着阵阵马达轰鸣声,多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沿着麦田匀速飞行,正在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区农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王玉海介绍说:“在小麦成长的关键期,我们喷洒的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这些可以为小麦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据悉,临河区的“一喷三防”作业有着明确的时间安排和重要作用。主要预防小麦发生小麦蚜虫、草地螟、粘虫等病虫害,于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喷施,于6月上旬在小麦抽穗、灌浆期进行第二次喷施。这两次喷施对小麦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增重,促单产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科技赋能为强大引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实践,在临河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如今,临河广大农民通过智能化设备就能精准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轻松实现增产增收。这些科技成果已然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法宝”,让大家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到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本文围绕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农业发展,详细阐述了智能化育苗、节水灌溉和“统防统治”等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些科技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带来了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可行之路,彰显了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