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阿联酋的留学生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他们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印象良好,同时还介绍了上海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相关企业对阿联酋市场的展望。
在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艾莉娅和玛丽亚正开启着她们在中国的学习之旅。这两位性格活泼开朗的阿联酋姑娘,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正在努力地学习中文。不仅如此,她们还积极地融入中国文化,并且计划在未来深入学习化工专业。
18日,这两位姑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兴奋,直言喜欢中国,认为能来中国学习是一次无比珍贵的机会。当被问及对中国的印象时,她们毫不犹豫地称赞中国人非常善良友好、乐于助人。她们回忆起,自从来到中国,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得到了中国同学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帮助。而中国的美食更是让她们难以忘怀,面条、饺子和包子等成了她们的最爱。谈到中国同学,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中国同学学习真用功!我们经常在图书馆里看到他们专注学习的身影。”
与此同时,艾强和赛义夫兄弟俩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努力学习。哥哥艾强尤为突出,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艾强表示,今后自己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国际政治领域的知识。他认为:“这可以帮助阿联酋和中国未来更好地交流与发展。”他还介绍说,如今在阿联酋,很多公立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在中国生活的几个月里,他除了在上海生活,还到访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等地。他感慨地说:“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文化传统和习惯都不一样,口音也不一样。”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像是一个“世界”,充满了多元的文化和无限的可能。
华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霄鹏表示:“10名阿联酋留学生从去年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学习至今,他们的聪明正直、彬彬有礼给中国师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些阿联酋青年不仅是来学习知识的,还承担着促进两国教育交流合作的使者职责,向中国师生展现了阿联酋的风俗人情。李院长介绍,理工科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对学生数理化的要求较高。前来留学的阿联酋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中文,还在不断提升数学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
为了让阿联酋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学校提供了很多亲身沉浸式的机会。通过第一课堂(课堂学习)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方式,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中国社会,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中华文化。
今年2月,上海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签署了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完善对接机制,聚焦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能级,更好地促进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上海欢迎更多阿布扎比企业来沪投资兴业,并且将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中外企业在沪深耕发展,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支撑中国企业、上海企业“走出去”开拓业务、实现共赢发展。
相关企业CEO刘超表示:“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政府层面达成的协议,能够为企业‘出海’获得便利条件。”他认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出海”是大趋势,其所在企业“出海”看好阿联酋市场,因为阿联酋新能源转型意愿强烈。不过,在阿联酋市场,当下完善供应链是最迫切需要应对的挑战。
本文围绕阿联酋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展现了中阿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介绍了上海与阿布扎比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企业“出海”阿联酋的相关情况,体现了中阿在多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