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

本文聚焦于鲁西南小县城汶上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介绍了亚瑟士、斯凯奇等外资企业在汶上投资建厂的情况,阐述了当地企业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产品质量保障措施,还讲述了企业从OEM到ODM的转变、智能化生产的探索,以及当地在打造“汶上制造”品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努力。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

在全球鞋类品牌的版图中,亚瑟士和斯凯奇可谓声名远扬。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汶上,这座偏居鲁西南一隅的小县城,却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些国际大牌的目光。

自2021年起,外资企业纷纷在汶上这片土地上投资建厂。如今,亚瑟士品牌鞋在中国最大的研发智造销售基地和斯凯奇中国北方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都已在汶上落成。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专班主任王化政向记者透露:“目前,这两个品牌产品在汶上的年产量已超过620万双。名鞋制造商之所以看好汶上,关键在于这里有着强大的制造优势。”

作为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汶上县的服装产量在全国服装总产量中占据了1.3%的份额,每年有4亿多件服装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从单一的服装制造拓展到鞋类生产,汶上小城的纺织服装产业门类日益丰富。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座小城未来靠“制造”这手牌还能走多远?其发展的出路又究竟在哪里呢?

小城解锁时尚密码

13秒的时间,2150人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爱德士鞋业(济宁)有限公司给出了令人惊叹的答案——一双时尚的品牌鞋。

当春天的脚步来到鲁西南,小城汶上的气温迅速飙升到29摄氏度。在爱德士鞋业的车间里,不少员工换上了短袖,整个车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各种原材料在这里经历200多道精细工序,被加工成100多种零部件,随后在人机协同的完美配合下,有序组合成一双双精美时尚的品牌鞋,鱼贯走下生产线。车间门口,一条传送管道直接连接着货车车厢,成箱的鞋子将通过这条通道运往物流仓库,再经由线上渠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

3月26日,爱德士鞋业(济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借助智能化设备专注做工。(记者 王浩奇 报道)

在1.7万平方米的厂房里,如何让2000多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工作?公司副总经理池昌权道出了其中的秘诀。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爱德士鞋业采用TPM方式和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对于一双鞋所需的100多个零部件,进行同时化配套生产,然后统一组装。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零部件可以随用随生产,一旦出现差错能够及时修正,从而确保了成品鞋的高质量。池昌权强调:“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节奏要求,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在生产线的末端,爱德士鞋业企划部经理宋鲁燕拿起一双新款鞋向记者介绍:“鞋面每一个部位的缝制针距都是1.5毫米,鞋底足够柔软舒适,一枚生鸡蛋从6米高空掉在上面都能完好无损。”除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产品的质量保障还离不开每一位工人的熟练操作。作为江北最大的整鞋生产基地,爱德士鞋业每天有1万双鞋走下生产线,而返品率却低至300ppm(ppm表示每百万个产品中的缺陷品数量)。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3月26日,爱德士鞋业(济宁)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专注地做工。(记者 王浩奇 报道)

王化政自豪地说:“你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很可能就产自汶上。”大品牌产品对质量要求极为苛刻,而汶上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靠的正是扎实的制造实力。目前,当地695家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涵盖了棉服、羽绒服、休闲服、时装、童装、防寒服、阿拉伯大袍等16个系列300余个品类,成为了优衣库、安踏、利郎、波司登、海澜之家等8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加工基地。从汶上,人们可以直接触摸到全球时尚的前沿。

“制造”牌的新打法

3月26日下午,在山东冠世鞋业有限公司斯凯奇品牌鞋生产车间里,一双双新款运动休闲鞋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这些鞋子具有缓震回弹、透气设计、贴合支撑等特点。企业行政总监胡志强介绍:“这款鞋是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主打舒适实用,能够充分体现用户所形容的‘踩屎感’。”这家企业不仅参与知名品牌产品的生产环节,还积极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3月26日,山东冠世鞋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认真进行质检工作。(记者 王浩奇 报道)

胡志强表示:“企业实现了从OEM来料加工到ODM兼顾设计和加工的转变。我们先设计出样品供客户选择,再进行加工,将以往机械式的劳动力输出转变为主动灵活的智力输出。”目前,他们每年的产品中有200多种来自自主研发,这一板块让他们能够优先获得品牌商更多的订单。随着斯凯奇鞋业中国北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今年6月,他们将整体搬迁至新厂,并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师入驻新建研发大楼,届时将建成斯凯奇品牌江北最大的研发中心。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3月26日,山东冠世鞋业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借助镭射扫描设备裁剪面料。(记者 王浩奇 报道)

在生产线前端,一台高精度镭射扫描仪正悬停于工作台上方。随着设计版型以全息影像投射到牛皮面料上,激光刀头沿着投影轮廓精准游走,将面料切割成大小不等的零部件。胡志强告诉记者:“我们采用RFID以及国际领先的视觉系统和镭射扫描技术,结合ERP系统实现其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管理。”这种先进的技术使得面料利用率较传统人工裁剪提高了20%。

王化政介绍:“随着工人平均年龄和用工成本的不断增长,我们的制造优势需要靠智能化和数字化来稳固和提升。”智改数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从制造环节挤出更多利润空间。目前,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当地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不断优化,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能够快速适应当前服装产业小批量、快时尚的发展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汶上县“纺织服装(休闲服饰)产业大脑”入选了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入库培育名单。

换个思路创品牌

胡志强说:“制鞋的核心环节就是缝制,况且比服装缝制更复杂、要求更高。我们来汶上看重的就是‘制造’这块牌子。”斯凯奇鞋业中国北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由他们公司引进外资投资建设,是2023年全省唯一一个省重大外资要素保障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探秘汶上:鞋服产业如何破局,开启品牌之路,小城汶上:“制造”牌打出新打法,引领鞋服潮流山东冠世鞋业有限公司制鞋车间。(记者 王浩奇 报道)

尽管十多年来,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产品,利润空间处于价值链低端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王化政认为,打造服装品牌并非一蹴而就,可以先从自身优势出发,做强产业集群,打响“汶上制造”这块品牌。

202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工人达6万余人。而且,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了涵盖原料、纺纱、织造、整理、服装加工、家纺、水洗、研发、物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去年,县里又打造了时尚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了8座多层智能化车间,以及集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培训、交易等为一体的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依托如此坚实的产业基础,外地企业来汶上投资办厂,能够迅速投产达产,快速实现效益。

池昌权深有感触地说:“别的地方,工人进厂至少要培训3个月,汶上工人不到一个月就能上手。”由于他们的产品工艺复杂,智能化设备尚难以普及,产品质量很大程度上要靠工人技能来保障。“这也成为新加坡爱德士集团在汶上投资兴业的首要原因。”

两家鞋企的先后落地足以证明,“汶上制造”已经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汶上已吸引华城集团、鸿天集团、东方国际等30余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王化政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促进企业发展、吸引项目落地的重要因素。”为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带来的影响,他们赴常熟、平湖、杭州、晋江等地建立区域性合作,政府出面帮助企业跑业务、拉订单,引导企业由外贸向内销倾斜。不仅如此,2023年10月,汶上县在全省首发“休闲服饰贷款”,年授信额度2亿元,助力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目前,已为19家企业发放休闲服饰贷款8000多万元。

本文围绕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展开,展现了其从传统制造到创新发展的转变。当地凭借强大的制造实力吸引外资企业,企业通过高效管理、自主研发、智能化生产提升竞争力。同时,汶上县积极打造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奠定基础。未来,汶上有望在“制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156.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