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在AI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和发展成果。包括近期发布智能硬件“AI之眼”、上线“自在”心理疏导大模型、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等。同时介绍了人民网在智能互联转型、技术研发、赛道优势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其在内容科技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发展潜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当众多跟随者还在盲目追逐风口时,那些专注于深挖自身护城河的人,早已悄然成为了引领潮流的“造风者”。人民网便是这样的存在,它在内容科技领域持续深耕,近日更是在短短两天内四连发,强力推动内容科技朝着更新、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3月27日,人民网重磅发布了智能硬件“AI之眼”。这款产品集成了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解放用户的双手和双眼,实现多模态交互、智能讲解授课、智能导航导览这三大核心功能。有了它,用户在很多场景下无需手动操作,只需通过语音等方式就能与设备进行交互,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比如在参观展览时,“AI之眼”可以智能导览,为用户详细介绍展品信息;在学习场景中,它还能进行智能讲解授课,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网发布的“AI之眼”1.0版本名为“AIyou(爱游)”,这个充满创意的名称也体现了产品在旅游等场景的应用潜力。
紧接着,3月28日,又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人民网的“自在”心理疏导大模型(测试版)作为教育部首批筛选的10款AI应用之一,成功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平台,供广大用户体验使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人民网在AI技术研发上的实力,也为智慧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大模型获得心理疏导和学习帮助,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同一天,人民网还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它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署了“AI桂林”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构建“AI桂林”文旅大模型。这一合作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桂林旅游的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旅游体验。同时,人民网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 +”在传媒、政务、产业等领域实现“小切口、大服务”的创新应用。通过这些合作,人民网将进一步拓展其业务版图,为更多行业带来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3月28日,人民网与桂林市“AI桂林”人工智能战略合作签约现场,双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和“场”的滋润。人民网在AI大模型领域的密集发布,其背后是强大技术的支撑,更是AI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AI技术长期持续地重构传媒业,塑造新的媒介生态,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大模型的赋能下稳步向前推进。
智能互联转型 爆款产品迭出
如今,生成式AI技术在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领域快速实现新突破,这对以内容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传媒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人民网为代表的新闻媒体正加快投入研发资源,积极把握数字化的新机遇,与AI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人民网不断探索创新,从创新内容业务,到开拓数据业务,再到研发智能科技,逐步实现了向“内容—数据—智能”三层业务协同融合发展的转型,加快全体系向智能互联转型升级。特别是2022年5月,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依托人民网建设的“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改组,成为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人民网正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容科技领军企业。
据了解,该实验室聚焦认知智能研究,面向党政党媒、大型企业和教育医疗行业,推出了人民智媒大模型、“写易”智能创作引擎、“人民审校”内容风控平台和主流价值语料库等一系列AI产品。同时,实验室还建设运营多个“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这些展演中心不仅成为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科普新阵地,也成为地方文旅新名片和招商引资新载体。其中,“写易”智能创作引擎已经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生态环境部、中石化、旗帜网等公职机关和央国企单位落地应用,为这些单位的内容创作提供了高效、智能的支持。
此外,人民网还立足AI积极打造线下实体项目。目前已在武汉、南宁、长春三个城市成功打造出“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地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和魅力。
重研发 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从人民网的财报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研发的重视。2019至2023年,人民网的研发投入从6505万元增长至近1.2亿元,累计增长超83.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从3.03%增长至5.65%。2023年研发投入相较2022年增加1433.16万元,同比增长13.62%,实现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网研发费用为8172万元,同比增长30.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仍处于需要大量投入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加速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可落地应用的场景、并真正提高生产效率,是业内聚焦的重点,从中取得“利润”则将是未来的“水到渠成”。
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为人民网带来了全体系智能互联转型的升级,更让其拥有了传统广告及宣传服务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截至目前,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99篇,申请发明专利7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4个,发起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标准1项,并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殊荣。
赛道优势进一步展现
这张图片展示了人民网部分AI产品和服务,充分体现了其在AI领域的丰富成果。
针对大模型普遍遇到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短板问题,人民网依托党报党网长期形成的权威优质资源,建设起覆盖全领域、全任务、全形态的主流价值语料库,为AI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对齐提供了有力支持。据介绍,主流价值语料库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20万对问答语料、200多万对图文语料,并在8家主流大模型厂家得到应用验证,还与网安协会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语料联盟开展合作共建中文语料库。
在2025年,人民网将聚焦传播领域的认知智能,深入研究复杂动态舆论场景下的社会态势与公众心理的深层次感知,研究知识与价值约束的内容精准生成,研究传播智能体技术体系与应用,致力于提升主流价值内容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网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做强智能技术,建立起数据等要素资源优势。未来,作为AI时代对大模型高质量主流价值语料的服务者,人民网在内容科技赛道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展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民网在AI领域的积极布局和显著成果。通过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如发布智能硬件、上线大模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展现了其在内容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同时,人民网在智能互联转型、技术研发、赛道优势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和应用落地。未来,人民网有望凭借其在内容科技赛道的优势,进一步引领行业发展,为传媒业的智能化变革做出更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