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通过引用权威研究数据,详细盘点了 10 个折寿饮食习惯,旨在提醒大家关注自身饮食健康,避免因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寿命。
你的一天是不是这样开启的呢?清晨时分,匆忙出门,顺手抓起一块饼干当作早餐;中午忙着赶工,随便扒拉几口饭,5 分钟就解决了午餐;深夜加班结束后,再来一顿重口味的宵夜……这些看似已然成为“当代生存标配”的饮食习惯,或许正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寿命。《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不良饮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 1100 万。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盘点 10 个折寿饮食习惯,用科学依据告诉你:有些“吃法”,可能比抽烟还要可怕!
01 不吃早餐
依据《中国居民早餐饮食状况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 35%的人无法做到每天吃早饭。部分人试图通过不吃早餐来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实际上,由于不吃早餐,到了午餐时,身体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高热量的食物,而且吸收率也会提高,这些热量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并不利于减肥。
除了不利于减肥之外,不吃早餐还可能会缩短寿命。根据《食品功能》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与经常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癌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此外,2023 年《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发现,与 8 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 点后吃早餐者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高 59%。吃早餐的最佳时间应该是 7 点到 8 点。
02 吃饭太快
复旦大学 2024 年发表在 nature 子刊《营养与糖尿病》(Nutrition & Diabetes)的研究发现,每餐进食时间不足 5 分钟的人,脂肪肝风险飙升 81%。进食过快会导致饱腹信号传递延迟,从而使人过量摄入热量,进而导致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显著增加。
日本早稻田大学通过小规模人体实验发现,充分咀嚼可增加饮食诱导产热,促进能量消耗,并减缓血糖波动,有助于预防超重和肥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用餐时间为 15 – 20 分钟,午、晚餐用餐时间为 20 – 30 分钟。
03 晚餐吃得太晚
2021 年的《营养素》(Nutrients)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日本超过 7 万名 40 到 79 岁人群的晚餐习惯。结果发现,晚餐时间不规律(尤其是晚于 8 点或不固定)的人群,脑出血风险升高 44%。
夜间人体的消化功能会减弱,此时摄入的热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导致内脏脂肪过高和肥胖风险增加;而且晚餐吃得太晚还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影响睡眠质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晚餐时间最好在晚上 6 点到 8 点之间。
04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常性的,另一种是间歇性的。
经常暴饮暴食的人,大多数是因为贪恋美食、从事吃播行业或者存在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会增加肥胖和消化道疾病的风险。而间歇性的暴饮暴食,可能是有些人平时为了减肥而吃素,到了周末就来一顿放纵餐大快朵颐;也有人平时为了节约而吃得很克制,一旦有机会就想补偿自己。
但是,暴食会刺激胰液过量分泌,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比如在过节期间,门诊胰腺炎的接诊率就会高于平时。
除此之外,《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间歇性高脂饮食(如周末大餐)比持续性高脂饮食更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05 吃变质食物
食物的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表面上看只是坏了一小块,但实际上霉菌、毒素等已经通过间隙渗透到了食物的各个地方,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变质食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比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组胺等),大部分并不能通过高温烹调而减少。以毒王黄曲霉素为例,要加热至 280°C 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烹调方式无法破坏其结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警告,黄曲霉素是 1 类致癌物,仅需 1 毫克就足以诱发肝癌。
06 高盐饮食
当提到吃盐多的危害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高血压。其实,盐摄入过多的危害远不止于此。我国死亡率第一的脑卒中,就和高盐饮食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盐摄入过多还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图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低于 5 克,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我国人均摄入量达 9.3 克,超标将近 1 倍。
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在烹调时要少放盐之外,我们还要警惕无处不在的隐形盐。蚝油、酱料、鸡精等含盐调味品;话梅、牛肉干等各种高盐零食;榨菜、腌肉、方便面等加工食品,都是藏盐大户,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同类食物中钠含量最低的。
07 偏爱烫食
食道癌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癌症,每年导致约 40 万人死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研究了覆盖 1400 例食管癌的案例,发现食管癌的风险随食物温度升高而增加。
2016 年,IARC 发表报告,将 65℃以上热饮列为 2A 类致癌物。报告指出,饮用 65℃以上的热饮与食管癌风险呈正相关,致癌原因在于高温会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在“损伤 – 修复”的过程中,容易从炎症发展为癌变。人口腔和食道的正常温度是 36.5℃ – 37.2℃,食物和饮品的温度在 10℃ – 40℃最佳。
08 甜饮料成瘾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团队发表在《欧洲公共卫生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 2019 年因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比 30 年前增长了 95%,高达 4.66 万人。
华西医院团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显示,因为含糖饮料导致的疾病高达 45 种!过量饮用甜饮料,心血管疾病、内分泌问题、多位置癌症等风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如乳腺癌风险增加 14%。
更可怕的是,甜食会像毒品一样激活大脑奖赏机制,让人越喝越上瘾。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需要把游离糖控制在 25 克以内,相当于 1 瓶低糖饮料的含糖量。
09 爱吃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亚硝酸盐。实际上,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致癌的是其与体内的胺类结合转化为的亚硝胺。
浙大的研究团队在 2004 年至 2008 年间,招募了来自 10 个不同地区的 44 万名没有重大慢性疾病的中老年参与者,并进行了平均 10 年的随访。经过分析,经常食用腌制蔬菜与出血性中风和食道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常吃腌菜(每周吃 4 天及以上)的人,和不吃腌菜的人相比,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高出了 15%,消化道癌症死亡风险高出了 13%,而食道癌死亡风险大幅提高,高出了 45%!
除了腌制蔬菜,腌制肉类也同样需要警惕。香肠、腊肉等腌制肉类制品,不仅盐的含量高,在配料表中也会经常能看到亚硝酸盐的身影。这里亚硝酸盐属于食品添加剂,与腌菜天然产生的不同,这里是人为添加的,目的是延长保质期、让肉色更加红润。
10 主食吃不够
2023 年,国际著名期刊《营养》(nutrients)发表了湘雅团队的研究,通过分析 10,669 名美国 40 – 79 岁中老年人的饮食和血清 Klotho 含量发现,当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 48.92% – 56.20%时,血清中长寿因子 Klotho 蛋白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当供能比例达到 53.7%时,含量最高。
无独有偶,2018 年《柳叶刀》发表的一篇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结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低,预期寿命会减少四年。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类 200 – 3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要达到 50 – 150 克。除了这些,还有 50 到 100 克的薯类。你吃够了吗?
本文详细介绍了 10 种折寿的饮食习惯,包括不吃早餐、吃饭太快、晚餐吃得太晚等,并结合权威研究数据阐述了这些习惯对健康的危害。提醒人们要重视饮食健康,及时调整不良饮食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