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云南菌子火锅展开,讲述了网友去云南吃菌子火锅时被服务员介绍的种种“规则”所惊到的现象,还列举了网友们的类似经历,包括省外以云南菌子火锅为主题的餐厅也有类似规则,同时说明了这些规则存在的原因是为防止食用未煮熟的野生菌中毒,最后强调了食用野生菌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近日,一则关于云南旅游吃菌子火锅的趣事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去云南旅游品尝菌子火锅时,被服务员介绍的一系列“规则”惊得目瞪口呆。
在相关视频中,服务员一边往锅里下菌子,一边在短短15秒内开启“持续输出”模式:“这个菌下锅之后要高温煮20分钟,在这20分钟之内,你们不能喝里面的汤,不能吃里面的菌,也不能吃里面的牛杂,更不能到里面涮菜。同时,不能拿筷子或者小勺到锅里面去搅。20分钟以后呢,我们需要过来取一个样本,取完样以后,告诉你们可以吃了,你们才能够吃……”
△ 视频截图
此视频一出,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纷纷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
有网友说道:“我去吃菌子火锅的时候,中途想拍照记录一下就把锅盖打开了。打开的一瞬间,两个服务员从前台一路飞奔过来,边跑边大喊‘盖住!不能吃不能吃!’我还解释说只是拍个照片呢……”
还有网友表示:“我就说吃云南火锅前面没给我拿漏勺,也没上餐具,20分钟后才给我们上勺子筷子。我当时还吐槽这里服务不咋地,现在才明白原来是为了保护我。”
另外一位网友回忆:“去年我们去云南旅游,去吃菌子火锅的时候,桌子上除了一个咕咚沸腾的锅外啥也没有,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有。问老板为什么,他说有些人总是不信邪,不给碗筷他们就拿杯子,非得试试咸淡。”
不仅在云南当地,在云南省外以云南菌子火锅为主题的餐厅也会有类似规则。3月19日,长沙的段女士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自己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去吃菌子火锅,当时她在忙,没留意服务员的提醒,没等计时器计时完就伸筷子吃了里面的蘑菇。“可能是因为夹的是已经煮了有段时间的蘑菇,不是刚下锅的见手青,我个人感受还好。不过服务员和餐厅负责人一直来反复察看我的情况……”
潇湘晨报记者搜索发现,其实在云南当地,这些“规则”已经存在许久。早在2024年6月,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就曾报道,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而云南就有900余种,占全国种类的90%。
然而,野生菌多少带点“脾气”。有人吃完野生菌后,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杯奶昔害怕被打翻;有人发现家里养的狗能与自己对话;还有人最常出现看见一群“小人儿”的症状,这种症状多半是因为吃了云南人的“心头好”——见手青。
会看到“小人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进食没熟透的见手青所致。加工时温度或时间不足、切片太厚或炒制不均(存在夹生片)都是导致中毒的危险因素。
菌子火锅是云南特色美食,不过在云南吃菌子得遵守一些奇怪的规则。比如有的餐厅不给发筷子,有的餐厅放计时器计时,煮到规定时间才能发筷子开吃;有的餐厅采用沙漏计时,沙漏漏完才能吃。待菌子火锅开锅后,服务员还会将第一碗汤作为样本留存,这时候筷子才会发到食客手里。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误食未煮熟的菌子。
文章也着重强调,食用野生菌时,一定不要凉拌食用,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菌,不吃剩余隔顿野生菌,吃野生菌要炒熟煮透,并且要选择有经营资质的餐馆。
本文通过讲述网友吃云南菌子火锅遇到的各种“规则”,以及分享不同人的类似经历,介绍了云南菌子火锅“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同时解释了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及原因,强调了吃野生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保障自身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