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河北保定市和邯郸市开展全国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展开,介绍了试点工作的内容,包括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免办环评手续,阐述了哪些行业可免办环评手续,还对取消环评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解答。
河北两地积极开展全国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
符合条件建设项目可免办环评手续
在2024年10月25日,有人拍摄下了深圳湾(保定)创新中心的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刘世鑫 摄)。而如今,有一则重要的消息传来,日前,河北作为全国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省份之一,经过慎重考量,选取了保定市、邯郸市全域开展试点工作。
这两地在开展试点工作时,充分综合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那些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做出了一项重要的政策调整,即免于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企业在项目投运前,可直接申领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这样的举措意义重大,通过简化项目前期程序,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同时加快项目落地的速度,为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哪些行业能够享受免办环评手续的政策呢?
3月4日,邯钢附属企业公司环保主管国嘉尧来到邯郸市复兴区行政审批局,为厂区即将新建的纸套筒生产线办理相关手续。在办理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新变化。
“我们被告知建设项目符合邯郸市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行业要求,不用办理环评手续了。”国嘉尧回忆道。在行政审批部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他们按照试点行业环境准入指引,认真填写了项目情况,并提交了免于办理环评手续的申请。
“过去,像这样的建设项目办理环评手续大概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还需要花费一两万元的环评费用。现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省下了这笔费用,这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国嘉尧开心地向记者说道。
邯郸市此次纳入试点管理的行业一共有15个,其中包括家具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行业等。
“在选取试点行业前,我们对照生态环境部《可优化环评分类管理的行业类别》中的31个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根据邯郸市现有行业和今后产业发展方向,我们选取的这15个行业,一方面是目前全市相关企业存量较大,大约有3500家;另一方面是近3年相关环评批复相对较多,这说明市场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也很大。”邯郸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军详细介绍道。
在此次改革中,保定市也有自己的试点规划,将纺织印染、汽车制造、纸制品、塑料制品、谷物磨制、其他农副食品加工、加油加气站7个行业作为试点。
“保定市以突出主导产业、支持县域特色产业、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为方向,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终确定了这些试点行业。”保定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科长宁薇介绍说。
取消环评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呢?
我们都知道,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那么,试点行业取消环评会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我们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对项目环境准入的指导作用,要求两地分行业分别制定了试点行业环境准入指引。同时,通过衔接排污总量管理和排污许可管理,坚守环境质量底线,推动发展与保护实现共赢。”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副处长曹利荣解释道。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邯郸市生态环境局从空间布局、项目特点、污染物排放及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范及跟踪监测等多个方面,明确了试点行业环境准入要求。
保定市则指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选址布局、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防控等各项措施要求。宁薇介绍,7个试点行业建设项目要先填报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项目申请表,属地行政审批和生态环境部门通过河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平台进行线上比对和线下实地踏勘,提出选址意见,只有符合试点要求的项目才可以开工建设。
为了确保环境质量,两地还对免办环评手续的建设项目加强排污总量监管。明确提出试点项目在办理排污许可手续前完成总量核算,明确总量来源,并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未取得指标的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或注销排污许可登记。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两地要求,项目正式投产前,属地县市区级生态环境分局要加强帮扶与监督。在试点实施过程中,若发现建设单位信息造假,或出现集中的公众环保投诉、环境风险事故,立即取消试点资格并移交执法部门。
本文介绍了河北保定市和邯郸市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可免办环评手续,涉及多个行业。同时,通过制定环境准入指引、加强排污总量监管等措施,确保取消环评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实现了企业减负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