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及东阳机灯影业联合举办的虚拟制作公开课展开,介绍了公开课的内容、意义,探讨了虚拟制作人才培养的现状与规划,还展望了虚拟制作结合AI技术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及发展愿景。
为了积极推动虚拟制作技术在影视以及相关行业的广泛应用与持续进步,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影视制作中心、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东阳机灯影业携手举办了一场极具意义的公开课。此次公开课聚焦虚拟制作全流程技术、创新应用以及经典案例分享。
公开课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的赵明秋和北京索明科普乐园有限公司的张云睿担任主讲嘉宾。他们围绕虚拟制作的关键技术和丰富实践经验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参与公开课的学员们通过这次学习,对虚拟制作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拓展了自身的创作视野,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公开课现场)
当前,虚拟制作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它具有后期前置、所见即所得、能够大幅削减置景成本、简化制作流程等诸多显著优势,因此迅速在影视、广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虚拟制作是一个跨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从规划制片流程、数字资产制作,到拍摄过程中摄影、灯光等岗位人才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都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迫切需要专业院校进行培养和输送。
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仍然坚守传统的实拍教学模式,难以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而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举办的这次公开课,立足于影视制作技术的前沿领域,让同学们能够系统性地认知虚拟制作的工业化运用逻辑,积极拥抱行业发展的新浪潮,这在院校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一次公开课仅仅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对虚拟制作的直观认知和基础技能框架,要实现深入、全面的人才培养,仍然任重道远。那么,背靠横店影视城、走在影视教育前沿的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如何评价这次公开课?是否会规划系统教育?和以索尼等公司又会有哪些深入合作?让我们听听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摄影摄像技术教研室主任顾海宁和索尼(中国)电子系统本部虚拟制作业务市场部高级经理尹旭晖的看法。
人才培养:三大创新融合和三重目标
针对虚拟制作的公开课已经圆满结束,那么安排这次课程的初衷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顾海宁表示:这次公开课的内容紧密立足于影视制作技术的全球前沿趋势,其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系统性地认知虚拟制作的工业化运作逻辑。在当前影视行业技术革新浪潮的大背景下,虚拟拍摄已经成为提升制作效能、拓展创意边界的关键手段。本次公开课聚焦于这一新兴领域,为同学们搭建了一座接触行业尖端技术的桥梁。
其目的也十分明确,该校影视制作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计划增设LED虚拟拍摄专业方向,这是基于对行业技术迭代的深刻洞察。目前,在国内影视教育领域,多数院校仍然固守传统的实拍教学模式。虽然实拍技能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石,但单一的教学路径难以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而LED虚拟拍摄技术作为行业的新宠,通过高分辨率LED显示屏构建沉浸式拍摄环境,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表演的实时交互。其高保真画面呈现与动态调整的优势,已经成为影视工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依托该校扎根全球最大影视实景基地的区位优势,结合横店影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前已经建成3座国内领先的LED数字虚拟棚,集成了第三代虚拟拍摄技术体系,可助力剧组压缩40%的制作周期、降低50%的成本投入——未来LED虚拟拍摄专业方向的开设将实现三大创新融合:1. 技术前沿性:直接对接产业一线技术迭代;2. 场景真实性:依托横店虚拟棚开展实景化教学;3. 就业导向性:匹配影视基地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
那么,公开课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
顾海宁认为:单次课程难以穷尽虚拟制作的技术纵深,毕竟该技术体系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实时渲染、摄影机追踪等多学科交叉。但作为虚拟拍摄技术的认知课,本次课程聚焦“技术认知 – 场景体验 – 创意启发”三重目标,通过:①解析LED虚拟拍摄技术架构与产业价值;②展示LED虚拟拍摄实战案例;③以及LED虚拟场景的互动实验,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对虚拟制作的直观认知与基础技能框架。后续将通过系列工作坊、产业导师进课堂等形式,持续深化技术赋能,培养具备工业化思维的影视制作新生代。
虚拟制作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是否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科学的配套实操课程为行业培养人才呢?学院是否会考虑开设特定班型进行针对性教育?
顾海宁肯定地回答:肯定是需要的。LED虚拟拍摄与拍摄打破了传统拍摄模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摄像机的使用和原理,还需要具备实时渲染引擎、LED显示技术、动作捕捉算法等跨学科技术体系,其运作机制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光学原理、数据编码等多重理论。然而,在传统影视教育中,这些领域常常被划分为多个专业,甚至有些学校将其分属多个学院,导致不仅学生,连大多数教师也难以实现知识互通。
从专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学院愿意开设针对性的专业方向班级进行定向培养。但随之而来的顾虑是就业问题:作为新兴产业,其市场需求量如何、薪资水平是否理想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现。
除了安排相关课程外,学院还能通过哪些方式丰富、强化虚拟制作培训呢?目前有没有初步的设想和规划?
顾海宁表示:虚拟拍摄依赖于场地和设备的支持。除了课程建设外,学院也期望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设备和资源共享,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能够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目前,学校规划中已经开放了一片空地,用于招募企业共同建设新的影视制作棚,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实训场地。学院也欢迎企业入驻,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规划空地招募企业共同建设影视制作棚,在顾海宁看来,实操是不是要比理论更重要呢?
顾海宁认为:实操与理论本无需比较,若将实操比作高楼,那么理论便是其地基。理论越扎实,高楼方能筑得更高;反之,即便楼宇再华丽,若无稳固的地基,终有倾覆之日。这正是学院在虚拟制作提供设备、技术支持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选择与索尼合作的原因——索尼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意味着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实操中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
(索尼CineAltaV 2电影摄影机)
在顾海宁看来,索尼的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怎样呢?
顾海宁指出:索尼的技术代际领先性尤为突出。在虚拟制作整个流程中,从显示端、拍摄端到渲染端、监看端,都体现出卓越的产品力,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显示端:其黑科技索尼黑彩晶VP系列屏幕,采用独家抗反射涂层与光学处理技术,从技术层面极大改善了传统LED屏的摩尔纹与频闪问题。 – 拍摄端:CineAltaV 2电影摄影机支持16档动态范围,与LED屏幕实现色彩空间精准匹配。 – 渲染端:与Epic Games虚幻引擎深度适配,支持实时材质解析与光线追踪。 – 监看端:4K HDR专业监视器,高亮度高对比度,保证还原真实色彩。
索尼整套解决方案能够真实再现、完整记录、准确还原,配合索尼统一的色彩科学,助力更加高质高效的创作。
基于扎实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基础之上的索尼虚拟制作培训课程,能够非常有针对性地教授相关知识,迅速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学员踊跃上手操作)
那也想问下尹经理,这次公开课顺利举办,后续索尼能给到学院哪些支持呢?
尹旭晖表示:虚拟制作近几年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索尼投身其中,始终致力于提供好的技术和产品,助力行业发展。这其中不仅包括软硬件的开发,还有整体服务及为行业培养相关人才。索尼乐于充分利用在虚拟制作领域的优势,和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展开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索尼在虚拟制作领域持续深耕,目前不但拥有索尼黑彩晶LED屏、CineAltaV 2电影摄影机、索尼4K HDR监视器三大核心产品,还推出并持续更新虚拟制作工具套装,摩尔纹警报、虚拟堪景、色彩校准等功能为虚拟制作提供强有力支持。索尼可以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供老师学生们使用,让大家上手实操,从而得到直观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索尼刚刚发布了首款摄像机跟踪系统,具备无标记技术,而且配备多眼传感器,能够应对复杂的拍摄环境,助力更高效的虚拟制作。在数字资产方面,索尼也在积极推进其版权保护系统、搭建相关服务平台,满足开发者和使用者双方的使用需求。
(索尼首款摄像机跟踪系统OCELLUS)
未来发展:AI 虚拟制作,重构影视工业底层逻辑
通过二位的介绍,能感觉到至少在虚拟制作领域,我们已经和国际接轨了。那么顾主任您认为目前中国影视的技术和工业化流程处于什么位置?虚拟制作得到行业认可和应用了吗?
顾海宁认为:中国影视技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虚拟制作技术已从实验工具升级为工业标配,在视效突破、流程重构及商业价值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虽然与好莱坞在产业链完整性上仍存在差距,但已经形成了“技术驱动创新 – 工业化实践 – 产业链整合”的闭环态势。未来需要应对技术迭代、人才结构及全球化机遇等挑战。而虚拟制作已经跨越了“技术尝鲜”阶段,成为影视工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国家广电总局公布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名单以及6部门联合印发设备更新方案中,都明确鼓励虚拟拍摄技术应用。到本月为止,全国已有超过40家LED虚拟拍摄工作室落地,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迭代,LED虚拟拍摄民用化大众化也将成为大趋势。
AI的异军突起,对影视行业会有哪些影响?您觉得会不会替代虚拟拍摄?
顾海宁指出:AI与虚拟制作技术的融合,正在重构影视工业的底层逻辑。两者不仅不会形成替代关系,反而将迸发出指数级的协同效应:AI的算法革命正在攻克虚拟制作的核心痛点——通过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可将传统需要数月的数字资产建模周期压缩至72小时,这种效率跃升使得《曼达洛人》级别的虚拟制作不再局限于顶级剧组。更令人振奋的是,AI驱动的智能渲染引擎能实时优化LED屏幕的光影匹配度,将虚拟拍摄中“假”的违和感转化为“超现实”的美学表达。在短视频领域,这种技术普惠化已催生出一批“个人虚拟制片间”,创作者只需一台消费级显卡和开源算法包,即可在卧室中搭建出媲美工业光魔的虚拟场景。这种技术民主化进程,正推动影视创作从“大工业垄断”走向“全民创意爆发”的新纪元。
最后请您谈一下对虚拟制作发展的愿景,给有志于这个领域的年轻人的寄语。
顾海宁表示:虚拟制作的发展本身是为了使创作者的制作更加经济高效,这是初心,也是方向。也希望这个领域的年轻人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围绕横店影视职业学院举办的虚拟制作公开课展开,介绍了公开课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了虚拟制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规划,还分析了索尼在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及支持。同时,对中国影视技术工业化现状和虚拟制作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AI与虚拟制作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愿景。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