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购药安全提醒,包括购药时扫码验码防范“回流药”风险、使用后销毁药盒追溯码等内容,详细说明了追溯码的重要性、购药结算的注意事项、验码的方法以及药品处理的建议。
在4月2日这一天,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了一则关于医保购药安全的重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购药活动时,一定要记得扫码验码,以此来有效防范“回流药”所带来的风险。并且在药品使用完毕之后,建议大家将药盒上的追溯码进行销毁,防止其被不法分子利用。
国家医保局特别介绍道,追溯码就如同药品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消费者在购药的时候,务必要保证药品包装上有完整且能够清晰识别的追溯码。一旦遇到无码或者追溯码已经被损毁的药品,千万不要购买。目前,我国医保定点药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万家,带有追溯码的医保药品年销量接近700亿盒,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药时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从2026年开始,没有追溯码的药品将全面退出市场,所以建议公众对这类药品保持谨慎态度,尽量远离。
当进行购药结算时,消费者需要密切监督药店人员,确保他们扫描所购药品的追溯码。要防止对方用其他药品码来替代,或者故意漏扫的情况发生。因为这些行为很有可能掩盖“回流药”或者串换销售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在购药之后,应当主动索取小票,并在小票上标注追溯码,然后拍照留存,以便在需要维权的时候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虽然到2026年之后,小票将会强制打印追溯码,但仍然建议消费者拍照留存。
验码这个环节在整个购药过程中至关重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的结果来判断药品的合法性。如果扫码显示“未查询到销售信息”,那么消费者应该及时向药品售出机构进行反映。要是显示出非本人购买的销售记录,那么这很有可能是“回流药”或者假药,此时消费者可以进行举报并要求索赔。需要注意的是,非医保部门提供的扫码信息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
国家医保局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药物服用完毕之后,建议大家把空药盒上的追溯码撕毁,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被不法分子盗用。如果药品没有服用完,应该将药品从包装中剥离出来,按照有害垃圾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一定不要将其出售给药贩子,否则可能会影响医保待遇,甚至还可能涉嫌违法。
本文围绕国家医保局4月2日发布的医保购药安全提醒展开,介绍了追溯码的重要性、购药结算注意事项、验码方法以及药品处理建议等内容,旨在提醒消费者提高购药安全意识,防范“回流药”等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