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听殡葬女孩讲述生死故事 从送别亲人到传递生死观,殡葬女孩的人生旅程

95后殡葬从业者茶泉灵的故事,包括她的从业经历、送别亲人的悲痛时刻以及她在工作中的感悟和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展现了她对生死的独特理解和希望更多人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愿望。

4月4日,正值传统的清明节。

这一天,对于茶泉灵而言,是难得的休息日。在这之前,她已经连续忙碌了两天。在清明节前夕,她的作息堪称“非常规”——凌晨一点多下班,清早六点多又得起床继续干活。甚至在午休的一个小时里,她都能接到5、6个电话。然而,这样的忙碌对于她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她解释道:“每到清明节前后,前来祭祖扫墓的人增多,同时礼厅的日常业务也正常运转,所以工作会稍微繁忙一些。”

今年,是茶泉灵投身殡葬行业的第六个年头。作为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她堪称是“六边形”选手,殡葬礼仪、防腐美容、陵园管理等领域她都有所涉猎。谈及自己的终极目标,她充满憧憬地说:“先打造自己的工作室,然后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我希望能构建一个可以让人体验生死离别的地方,最好是一个能让人系统性感受‘出生 – 成长 – 死亡 – 死亡以后’这些环节的商圈。”

近年来,殡葬市场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605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达9.1万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638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攀升至4114亿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入殡葬行业。“i人天堂”、就业不愁、薪酬较高等因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身其中。而且,许多年轻人在从事这一行业的过程中,对生命和死亡有了全新的理解。

那么,95后的茶泉灵是如何与殡葬行业结缘的呢?以下是她的自述。

从业6年,我亲手送走了第一个亲人

2017年,高考结束后,我在专科提前批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了殡葬专业。在当时,这个专业相对比较冷门。于是,我去贴吧找学长、学姐了解专业内容和就业方向。

他们告诉我,学习这个专业以后可能会去殡仪馆、殡仪服务公司工作。在殡仪馆,一般会从事遗体火化、防腐整容、修复遗体和化妆等工作,并且就业情况还不错。

后来我发现,每年都有百来家企业到学校招聘,而和我同级同专业的同学总共才200来人,就业前景看上去确实很好。

不过,当我一开始把自己的志愿决定告诉家里人时,妈妈和奶奶都很担忧。尤其是奶奶,她总觉得我年纪轻轻的,接触这些东西不太好。

但我认为成为一名殡葬师“很有意义”,自己内心也没有抵触情绪,所以我听从了内心的选择,报考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成为县里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报考该专业的考生。

在我频繁地向家人分享学习和工作内容后,奶奶的观念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她平时关心我的话语,也从“你怕不怕啊?”变成了“有没有把人体体面面送走啊?”

然而,这些温暖的关心如今已成为了回忆……

今年1月23日,我最爱的奶奶生病离世了。那时,我已经从事殡葬行业6年了。

那天晚上,奶奶打了止痛针后走得很安详。当爸爸、妈妈、妹妹痛哭流涕时,我心里也十分难受,但却哭不出来。我非常冷静且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奶奶的身后事——给她洗澡擦身、换上寿衣、放入棺材、进行火化……而当天中午,奶奶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回来就好”,这成了她讲得最清楚的最后一句话。

其实,在一年前,奶奶就经常跟我说,她不知道能陪我多久,还说自己其实一点都不想去火化。

近年来,云南省一直在推动殡葬改革,我家那片区域也被划为实行火化的区域。

对于奶奶遗体的最终去处,信奉土葬的父母、叔叔、姑姑都表示无法接受火化。但我觉得,既然奶奶已经离世了,就让她安安心心地走吧。因为地方殡葬改革后,若违反法规,最终可能还是会就地或就近火化,没必要再做无谓的事情去打扰奶奶的清净。最终,家里人决定接受火化。

虽然我做好了面对亲人离世的心理准备,但当我看到奶奶遗像的那一刻,我的情绪还是突然崩溃了。

那张遗像,是我去年清明回家给奶奶拍的。当时村里有免费给老人拍照的活动,我自告奋勇帮忙拍照,给奶奶拍了一张,奶奶说,这是她最好看的一张照片。

在棺材合上前的最后一次抚摸、火化前告别仪式的最后一眼,我终于意识到以后再也摸不到、看不到她了,心里难受极了。

虽然平时工作中我也会接触到类似的事情,能感受到别人的悲伤,心里也会有所触动,但当自己的亲人真正离世时,那种难受和悲痛会被放大很多倍。

丧假结束后,我得回单位继续上班。回想起以前每次离开家时,奶奶都会在路口站着目送我,直到看不到我的影子、看不到车子,才会步履蹒跚地走回去。但这次,路口再也没有奶奶的身影了,意识到这一点,让我再次情绪崩溃。

这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亲手送走自己的至亲。虽然很难受,但其实我也很庆幸,庆幸自己懂殡葬,了解当地殡葬制度改革,能够靠自己将奶奶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送走,不假他人之手。

如果奶奶能感受到,她也会感到欣慰吧,我能够回来帮她处理完她人生最后一件事。

但我也有些遗憾。我一直想带她去北京看升旗,但直到奶奶生病,才发现设想的一切已难以实现……

这门关于生死的课程让我学会了“不要想、直接做”。想要带爸妈出远门过生日?那就直接买票!虽然爸妈心疼我花钱,但看到他们旅程中的笑颜,我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终极目标:让更多人坦然面对生老病死

目前,我在湖北省襄阳市的一家殡仪馆工作。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进行遗体修复化妆,同时还要兼顾守灵厅布置、准备祭奠仪式等。

“上二休二”“24小时在线”是我的工作常态。一般不忙的时候,工作时间是“朝8晚6”,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但有时候,我也要配合客户的时间,在深夜凌晨接运遗体出殡。

最近清明节前后特别忙,有很多人预约前来祭拜扫墓。除此之外,礼厅的业务也正常运作。像清明节前晚,我忙到了凌晨1点多,早上6点多又继续起来上班了。不过,以前我还试过48小时不停歇,相比之下,现在有得睡一睡也还不错。

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的工作很酷!他们以前以为殡仪馆很阴森恐怖,但自从我做了这份工作后,他们才知道原来殡仪馆可以建设得像个景区,车祸后的遗体修复是如此复杂。我曾经给一具遗体缝合了100多针,前后加起来花了5、6个小时。

关于遗体修复,我们在学校里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出来工作之后发现还是需要自己再学习和实践。比如课程只会教缝合的几种方式,但现实中遗体破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伤得轻,只需要个把小时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可能需要3、4个小时。

即使是普通的遗体,在经过冷冻和解冻后,处理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如果稍微用力大一点,皮肤有可能会破裂;如果手臂弯曲了,还得让它融化变直才能缝合;如果骨头摔裂后无法完整拼接,它可能长短不一,这样也难以缝合。

4月春风拂面,现在殡仪馆园区开满了花,有玉兰、海棠、樱花……不少人会来这里看花,有的路人误以为这是公园;有的治丧亲属在亲人离世的悲痛压抑下,会静静看花放空自己,缓解悲伤情绪;还有一些老年人会提前来了解墓地,看到了就会觉得以后要是能埋这里也挺好的。

空闲时,我还会当亲友甚至是网友们的树洞。

像最近,有个网友跟我说:“我以为自己看淡了生死,但是看到您的笔记之后,我感觉五味杂陈。我今年27岁了,没想到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将近30年了,30年转瞬即逝,人的一生又有几个30年,想到要老去、要离别,明天无法再享受美好世界时,真的很恐惧。”

但我跟他说,人从出生时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只是对于死亡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现在知道死亡对于至亲至爱的人来说很痛苦,所以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要好好生活、好好享受、好好珍惜当下、好好热爱、好好陪伴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好好照顾自己,这样起码能让自己没那么多遗憾。

很多人会私信我,说自己很难接受父母离开的事实,愧疚谴责自己未尽到该尽的孝。但或许他们并不想自己的离世给你造成很大的困扰,可能更希望你懂得珍惜自己、爱自己,毕竟他们在世时是那么爱你。最重要的事情是,在父母健康平安的时候,我们能够陪他们多走一段路,留下他们存在世界的痕迹。

对于我的终极目标,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敢于面对死亡,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眼前,坦然面对生老病死,保持好心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最后,想跟最爱我的小老太太说,今天清明节,我休假了,记得回来看我噢!

本文通过95后殡葬女孩茶泉灵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她在殡葬行业的工作日常、送别亲人的痛苦与感悟,以及她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希望更多人坦然面对生死的美好愿景。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热爱生活,陪伴亲人。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76.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