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在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介绍了宁夏实施“月预付 年预付”双轨并行机制,阐述其核心内容、发展历程,以及该制度为医疗机构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提及了其对医疗服务体系转型的推动作用。
在医保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宁夏走在了前列。18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了解到,宁夏在医保基金预付制度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推行“月预付 年预付”双轨并行的创新机制,成功解决了传统医保结算周期漫长、医疗机构垫付资金压力巨大等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这一开创性的实践,不仅为宁夏本地的医疗机构提供了稳定且有力的资金支持,更在全国范围内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被业界赞誉为“宁夏经验”。
医保基金预付制度的关键,在于提前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资金,以此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自2019年起,宁夏医保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支付方式改革的号召,针对公立医院住院费用采用了“月初预付、月底结算”的基金运行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常态化。这一举措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使得医疗机构能够更加从容地开展医疗服务,进而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25年,宁夏在“月预付”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国家预付金政策,创新性地推出了“年预付”机制。该机制是拿出定点医疗机构一个月的基金结算量,在年初一次性预付给医疗机构,到年末再根据实际结算情况进行调整和收回。这一做法意义重大,它不仅进一步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资金负担,还给予了医疗机构更为灵活的资金使用空间。有了更充裕的资金,医疗机构能够在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据统计数据显示,宁夏根据医疗机构的申请情况,积极推行“年预付”模式,已经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资金高达2.55亿元。中卫市人民医院就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之一,年初医院共收到预付金1738.5万元。这笔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医院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自“年预付”制度实施后,医院的门诊量与2024年同期相比有了显著增长,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幅提升。
宁夏医保基金预付制度的创新实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资金拨付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宁夏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通过将资金拨付的时间提前、对结算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医保支付过程中的效率痛点。以预付机制为支撑点,宁夏正在积极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从单纯的“生存发展”向更具价值的“价值医疗”转型,为医保基金的高效安全使用以及医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宁夏医保基金预付制度的创新实践,包括“月预付 年预付”双轨并行机制的实施、发展过程和成效。该制度不仅解决了传统医保结算难题,减轻了医疗机构资金压力,还推动了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为全国医保支付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宁夏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