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过程、墓主人身份确定以及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等内容,展现了此次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战国楚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总是渴望聆听那些远去时代的回响。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现场,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秘之旅——聆听楚韵的回响,见证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的全纪实。
剥开“时间胶囊” 历史真容日渐清晰
翻开历史的书卷,《史记》记载着公元前241年,在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的战役中,楚考烈王担任纵长,然而这场战役以失败告终。为了避开强大的秦国,楚考烈王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如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大约19年后,曾经辉煌一时的楚国走向了灭亡,只在寿春留下了王国最后的背影。
2020年,一支由百余人组成的考古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来到了距离寿春城遗址不远处的武王墩墓。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初步探明墓室结构和陵园范围后,正式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考古发掘工作。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盖板上发现的部分墨书文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告诉我们,不同的椁室数量对应着墓主生前的身份等级,而楚王级别的九室墓在此次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书写于木椁上的墨书文字,仿佛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封神秘信件,记载了椁盖板放置方位和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犹如整个墓葬的“说明书”。例如,北一室西墙最下层墙板上的“南乐府、西、咊、一”,分别对应着“分室名称、所在方位、木材性质和编号”,为我们解读这座古老墓葬提供了关键线索。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东一室文物出土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在中国古代,“器以藏礼”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武王墩一号墓中,除了大铜鼎之外,还出土了大量基本完整的礼器组合。其中,一套“九鼎八簋八簠”的器用组合,被视为当时等级最高的礼容器组合,彰显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
2025年1月,安徽省文物局发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武王墩一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经过考古专家们的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为战国时期的楚考烈王。至此,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墓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科技作支撑 让物件“保持”生命力
俗话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考古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挖宝”,每一项重大考古发现的背后,都考验着考古人的智慧和耐力。
在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在不使用大型机械的前提下,如何将可以装满30多个标准泳池的约7万方封土移走?这对于考古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布局(周边盖板揭取后)(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为了保护出土的文物,考古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在低氧灭菌室内,将发掘出的漆木器等文物放置在一间充满氮气的房间里。武王墩考古队队员柴政良形象地说:“这里就是出土文物的‘安全屋’,通过模拟原始埋藏环境,避免文物受损。”
此外,科技考古手段还广泛应用于墓葬考古测年、墨书红外识别、人骨DNA研究等工作中。例如,专家们在对人骨DNA进行分析比对后,推断墓主为男性,死亡年龄在50岁及以上。在寿春的四任楚王中,唯有楚考烈王死亡时年龄在50岁以上。从线粒体基因组来看,其母系来源可能为古代北方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史料中“楚顷襄王七年(公元前292年),楚顷襄王从秦国迎娶新妇”的记录。
在多方的支持下,考古现场建成了包括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标本库房等在内的近2万平方米配套场所。宫希成表示,希望通过跨学科、多平台、多领域专家团队的共同协作,运用科技手段和新工具,为后续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2024年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武王墩考古队执行领队方玲强调,考古工作的核心在于保护和传承。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把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再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这是每一位考古人的使命。
作为唯一一座经过科学发掘的楚王陵,武王墩一号墓填补了科学发掘的楚系墓葬中顶级墓葬的空白。墓主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强秦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前夜,对研究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柴政良感慨地说,对于楚国八百年的辉煌历程,很多细节和故事都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比如关于楚考烈王的记载,史书上只有只言片语。而此次出土的文物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细节,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场景。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漆案(2024年5月14日摄)。新华社发
当我们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仿佛能看到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感受到文明的辉光日益璀璨。
考古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要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考古工作所承载的,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它就像一把钥匙,逐步打开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本文围绕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展开,详细介绍了发掘过程、墓主人身份确定及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此次考古不仅填补了楚系顶级墓葬空白,还为研究秦汉中央集权国家及文化形成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出土文物丰富了楚国历史细节,彰显了考古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