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世预赛南美区巴西2 – 1绝杀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巴西队进行了7次换人操作,同时解释了巴西队能进行7次换人的原因,以及哥伦比亚队的换人情况。
雷速体育3月21日消息,在一场备受瞩目的世预赛南美区比赛中,巴西队以2 – 1的比分绝杀哥伦比亚队。这场比赛中,巴西队先后进行了7次球员更换,这一频繁的换人操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巴西媒体随后详细解释了巴西队能够更换7名球员的缘由。原来,在比赛中双方各使用了一次脑震荡换人规则,所以实际上按照规则,哥伦比亚队同样可以进行7次换人,只是他们并未将换人名额用满。
巴西队的换人行动在比赛中早早展开。上半场第28分钟,球队做出了第一次换人调整,乔林顿替换下了热尔松。比赛进行到第60分钟时,库尼亚登场换下了佩德罗。而到了第78分钟,场上出现了一次集中换人,阿利森、罗德里戈、吉马良斯被同时换下,本托、萨维尼奥、特林达德三位球员替补上场。
紧接着,在第79分钟,万德松被弗兰卡替换下场。而巴西队的最后一次换人发生在补时第12分钟,奥尔蒂斯换下了在比赛中打入制胜球的维尼修斯。至此,全场比赛巴西队的换人次数达到了7次。
值得一提的是,阿利森被换下场是因为在比赛中和哥伦比亚队的桑切斯发生了头部碰撞。根据脑震荡替换规则,巴西队因此获得了一次额外换人的机会。
对于巴西队全场换人次数达到7人的情况,背后的关键在于桑切斯和阿利森头部相撞这一事件。此后,哥伦比亚队也利用脑震荡替换规则,用奎斯塔换下了桑切斯。这样一来,两队除了常规的5次换人外,都额外获得了2次换人机会。不过,哥伦比亚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换人名额,全场仅仅进行了4次人员调整。
本文围绕3月21日世预赛南美区巴西与哥伦比亚的比赛展开,着重介绍了巴西队7次换人的具体情况以及背后因脑震荡替换规则而获得额外换人机会的原因,同时提及哥伦比亚队未用满换人名额的情况。展现了比赛中换人规则的运用对比赛进程和人员安排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