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市值近700亿港元的药企中国生物制药,详细解读其2024年全年业绩情况,包括营收、利润等关键数据。同时阐述了中生制药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投入与成果,以及对外合作的步伐,最后提及公司未来三年的创新成果展望和股价表现。
3月20日晚间,由潮汕谢氏姐弟谢其润、谢承润执掌的药企——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以下简称“中生制药”)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这家市值近700亿港元的药企,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备受关注。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中生制药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营收达到288.7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近262亿元,同比增长约10.2%;毛利约为23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9%;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为3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50.1%,经调整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归母净利润约34.6亿元,同比增长约33.5%。截至2024年年末,中生制药资金储备合共约241.1亿元,充足的资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生制药有着深厚的发展背景。2000年,它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谢其润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谢承润则为执行董事、首席执行长。他们祖籍潮汕澄海,是泰国豪门“谢氏家族”第四代。其父母谢炳、郑翔玲目前分别担任中生制药董事会资深副主席、执行董事和董事会副主席、执行董事。中生制药旗下核心企业包含正大天晴药业和北京泰德制药。目前,中生制药与其附属公司构建了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的全产业链,产品涵盖生物药和化学药等多种类型,聚焦肿瘤、肝病、呼吸系统等多个疾病领域。
在当前传统药企加速向创新药方向转型的大趋势下,中生制药积极顺应潮流。时代财经获得的一份“中生制药2024年全年业绩发布会推介材料”显示,2024年中生制药成绩斐然,有6款创新产品、28款仿制药获批上市,成为年内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最多的药企。
具体来看,2024年中生制药在创新药方面收获颇丰。获批的药物有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得卫)、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商品名:安柏尼)、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商品名:安洛晴)、格索雷塞片(商品名:安方宁)、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帕乐坦)、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贝乐林),其中四款为国家1类创新药。这一年,中生制药创新产品的收入为120.6亿元,同比增长21.9%。
在内部,中生制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中生制药有在研创新药70个、在研仿制药65个。2024年,研发总投入约54.9亿元,占集团收入的19%,其中92.7%已计入损益表中,研发费用约50.9亿元,占本集团收入约17.6%。在报告期内,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投入金额同比增长约17.2%。
尤其在肿瘤领域,中生制药表现突出。截至报告期末,共36个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3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8个产品处在临床Ⅲ期或注册临床,11个产品处在临床II期,以及14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中生制药表示,预计在肿瘤领域,2025年至2027年3年内将有6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在对外合作方面,“买买买”是传统大药企转型的重要策略。中生制药凭借自有充足的资金,积极挑选合适的管线甚至公司,以扩大业务和市场。2024年,中生制药加快了对外合作的步伐。除了与药明生物(02269.HK)、礼新医药等达成合作,还拿下了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浩欧博(688656.SH)。
2024年10月,中生制药及浩欧博发布公告称,根据双方约定,中生制药拟采用“协议转让 + 部分要约”的方式对浩欧博进行收购,收购价为每股33.74元、总价格为6.3亿元。收购完成后,中生制药通过全资子公司辉煌润康和控股子公司双润正安,将持有浩欧博55%股权,成为浩欧博新的实际控制人。交易完成后,浩欧博将成为中生制药旗下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浩欧博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指出,“浩欧博是中国诊断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其诊断业务将与中国生物制药的制药业务形成业务协同,中国生物制药亦将致力于在创新研发平台及市场赋能浩欧博,释放协同效应,持续做大做强。”
对于中生制药下一步如何聚焦创新药以及未来BD(商务拓展)规划,时代财经分别联系中国生物制药执行董事、副总裁谢炘和中国生物制药业务发展副总经理李赫,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在3月20日举行的2024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谢承润对外透露,未来三年公司将进入创新成果收获的爆发期,近20款创新产品有望获批上市,涵盖双抗、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前沿疗法。预计到2027年,公司创新产品数量将突破30个,将实现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
3月21日,中生制药报收3.60港元/股,跌2.70%,总市值675.71亿港元。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生制药2024年的业绩情况,其营收、利润实现增长,资金储备充足。在创新药研发上,中生制药成果显著且投入不断加大,尤其是肿瘤领域前景可期。对外合作方面,收购浩欧博等举措有望带来业务协同。未来三年公司预计进入创新成果收获爆发期,有望实现收入结构优化,但股价当日出现下跌。总体而言,中生制药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