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茅店镇坝高村的谭清华,从务工迷茫到利用祖传艾米果技艺创业成功的故事。在赣州公共就业服务改革的推动下,谭清华在招工、销售、规模扩大等方面得到了诸多支持,同时也展现了赣州构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就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谭清华的就业创业历程,探寻她成功背后的奥秘。
3月23日,那熟悉的顺丰快递车再次缓缓驶出谭清华的家,车上满满当当载着的是承载着她创业梦想的艾米果。而在3月20日,她才刚刚支付了一千元快递费,忙着向南京、南昌、深圳等地那些翘首以盼的客户发货。
谭清华满脸自豪地说:“现在啊,我的艾米果可是畅销全国各地呢,就连香港、澳门的客户都能尝到我做的美味艾米果。”谭清华是赣县区茅店镇坝高村人,1990年中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务工大军。后来父亲生病,为了尽孝照顾老人,她不得不辞工回家,空闲的时候就到附近一家企业做事。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2013年1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让她右耳中重度失聪,这也给她的就业带来了重重困难。但她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当她注意到镇里几家酒店提供的主食只有馒头、包子、面条等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把自家祖传做艾米果的技艺用起来,为酒店提供艾米果。2016年3月,她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说服当地3家酒店销售她制作的艾米果,从此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愁销路的时候,电商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帮了我的大忙;我想扩大规模的时候,创业贷款又及时出现,我真的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谭清华感慨地说。算起来,今年已经是她创业的第9个年头了。从最初利用招工平台招工,到参加培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品质,再到不断扩大规模和业务量,谭清华的创业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而这条路,也正是伴随着赣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改革的持续推进而逐渐拓宽的。
从迷茫务工到便捷招工
“我以前在浙江养过猪、在家种过莲藕,还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那时候我虽然知道有劳动就业局,可是不认识人,而且以前没有微信,想找工作却缺乏信息,真的是迷茫极了……”回忆起9年前找工作时的迷茫,谭清华感慨万千。不过现在情况可大不一样了,她说现在找工作方便多了,只要在平台上轻轻一搜,相关的招聘信息就会像雪花一样纷纷跳出来。招工也变得十分便捷,今年2月她通过“5 2就业之家”服务平台将招工信息发布出去后,四乡八邻的人都知道了,很快就有几名员工到岗了。
谭清华所说的“5 2就业之家”服务平台,就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就业信息宝库,它提供找工作、招人才、送政策、去创业、领补贴、要培训、查档案等一系列信息服务。
在县级层面建成35家零工市场、乡镇(街道)建成300家就业驿站的基础上,全赣州市建成了“就业之家”1253个,为人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服务。2024年,赣州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81场,落实就业去向10.49万人次。通过建设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围绕“城市核心 人力中心”建设中心城区章贡分园区、围绕“主导产业 重点企业”建设经开分园区、围绕“劳动力培养 市场供需”建设宁都分园区,并在上海、厦门、深圳和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甘肃天水分别设立3个东部引才服务飞地、3个西部招工服务飞地,赣州形成了“一园三区六飞地”市场化就业服务体系,持续为全市500多万劳动力提供着全方位的就业服务。2024年,园区入驻机构为重点企业输送用工3.32万人。
赣州以获批全国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为契机,通过直接介绍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改革,让就业与培训创业紧密相贯通,构建起了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带动就业、“一县一品”劳务品牌打造和技能人才培养协同运转的五大体系,形成了可借鉴、易推广的革命老区就业服务示范经验。
从线下长跑到线上销售
赣州充分利用公共就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不仅推动实现了纷繁的就业需求与海量的招聘信息精准匹配,还为像谭清华这样的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培训服务。
“创业初期,销售渠道特别窄,只能做做停停。当时,经镇里的就业专员指导,我开始将眼光投向县城宾馆酒店,一家家上门联系,希望能打开销路。”谭清华回忆道。在就业专员的悉心指导下,她逐步打开了思路,特别是参加电商培训后,创业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2018年8月,茅店镇就业专员向谭清华推荐了电商培训信息。那时的谭清华对电商一无所知,抱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报了名。当她听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培训对她的创业如此重要。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了平台运营、视频拍摄制作等流程技能。
谭清华在微信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一条展示包艾米果捏花技艺的视频,浏览量达到了33万多;她展示切鱼片的视频浏览量近6000次,展示做玉兰片的视频浏览量近7000次……关注度的大幅提高,带来了销量的迅速增长。从微商到电商,从愁销路到愁产量,谭清华的创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精准培训促就业,谭清华并不是个例。与她一起参加培训的学员中,有办餐饮的、有开小店的,有宝妈、有返乡创业人员、有草莓基地老板娘等,他们都运用所学技能,在职场中大展风采。参加电商培训的赣淦大酒店负责人曾海蓉说,她的酒店客户有五分之一是通过抖音视频等引来的。
赣州市聚焦本地化,提升针对性,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融合。围绕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赣州“7510”行动计划,依托华为和赣南科技学院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章贡区建设数字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布局,建设家居、稀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数字质量等5个高技能人才培育产业学院。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66万人次,一批高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赣州还结合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工匠,打造“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南康木匠、宁都厨师、崇义水饺师、龙南数智工匠、于都衣匠……这些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0.96万人次,带动就业131.03万人。赣州市选手荣获全国劳务品牌工作赛二等奖,“南康木匠”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荣誉称号,“兴国表嫂”入选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
从扩大规模到丰富业态
在培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谭清华于去年11月成功申报成为艾米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谭清华小心翼翼地拿出雕刻有“己未”字样的艾米果制作模具,满脸自豪地说:“这块制作艾米果的器具是我外婆的外婆用过的,至少有100年历史了。我母亲看到我能够传承祖上技艺,非常欣慰。”她对这个传家宝十分爱护,每次用完都会仔细地抹上油收好。她还对本村有着千年历史的“三眼桥”情有独钟,申请注册了“茅店三眼桥”商标。这些品牌效应,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来。
“去年6月11日,在茅店镇就业专员的帮助下,我成功申办了10万元创业贷款,用于扩大场所和添置设备。”谭清华介绍说。由于销量持续增长,原来的生产规模难以满足需求,而艾草生长又有季节性,于是她添置了冰柜用于储存,以备长年使用。除了生产艾米果,她还代销黄元米果、玉兰片等系列客家传统美食,一年到头都有生意可做。去年,一家单位组织近百人来她厂里开展团建活动,因场所有限,只得分批次进行。当年,人社部门及时帮她办理了10万元创业贷款,无需担保,还部分贴息,为她招工扩产、新增体验研学项目“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谭清华所获得的创业贷款,是赣州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措施包”中的一项。近年来,赣州市着力提升就业能力改革精准度,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开展“送训进校”“送训下乡”“送训入企”活动,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群体免费提供政府补贴性创业培训。去年,全市开展创业培训1.51万人次,培训讲师53人次。
对于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赣州市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与此同时,赣州市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主体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融资服务、跟踪扶持、开业指导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对于孵化期内的创业实体,其在孵化基地产生的房租、物管费、卫生费和非生产性水电费等,按实际产生费用的60%给予补贴。至去年底,全市建有创业孵化基地47家,入驻创业实体2600余个,带动就业1.99万人,发放创业孵化基地运行费2180.89万元。
针对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赣州在蓉江新区大学城建设了青年创业园,填补了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产教融合平台的空白。为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赣州市在瑞金、于都等地建设孵化基地,重点提升信丰信明科技创业园、南康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带动能力。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创业担保贷款76.99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56万人次,带动就业17.74万人次。
赣州构建的体系化的就业渠道、精准的匹配手段、富有本地特色的多维度公共就业服务,正引导着越来越多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走上岗位、发挥价值。赣州这一改革,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本文通过谭清华的创业故事,展现了赣州公共就业服务改革的成果。从招工到销售,再到规模扩大和业态丰富,谭清华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支持。赣州构建的五大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培训、特色劳务品牌打造以及创业扶持政策等,都为创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带动了大量就业,其改革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