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在乌干达艾伯特湖区投资建设的翠鸟油田项目,不仅推动了乌干达油气产业升级,还通过多种创新实践为乌干达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帮助村民习得技能以及建设基础设施等。
在乌干达西部,艾伯特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尼罗河上游流经的重要淡水湖之一。而作为艾伯特湖区油田开发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海油投资建设的翠鸟油田项目,恰似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不仅是乌干达首个商业石油项目,更是推动乌干达油气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与此同时,中国海油还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如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乌干达的减贫事业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技术共享与人文交流的坚固桥梁。
(翠鸟油田开发项目现场航拍图。田雨摄)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
在翠鸟油田项目的现场,一位名叫纳迦的焊工格外引人注目。他身穿蓝色作业服,头戴防护面罩和护目镜,正弓着身子,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焊枪。在蓝白相间的弧光中,火花四处飞溅,熔化的焊丝将金属部件精准地接合在一起。纳迦满怀感激地告诉记者:“中国海油的培训项目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曾经,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汽车修理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然而,在2022年,他有幸参加了中国海油组织的培训项目,并成为乌干达首批获得国际认证的焊工。如今,他正积极参与翠鸟油田项目的建设。
纳迦感慨地说:“以前,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十分艰难。但现在,我不仅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也相当不错。我的父母从破旧的草房搬进了崭新的板房,再也不用为弟弟妹妹的学费发愁了。”他满怀希望地表示,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以后也能参加相关培训,找到一份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
翠鸟油田项目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上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同时,中国海油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当地石油人才的培养。通过与本地高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各类油气技能人才3000余名,这些人才的培训信息也已全部进入乌干达油气行业人才数据库,为乌干达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纳迦与其他青年在接受技能培训。田雨摄)
缝纫机里的减贫密码
在翠鸟油田周边的一家裁缝店里,老板蕾切尔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她笑着回忆道:“以前,我什么技能也不会,家里的收入来源非常不稳定,生活十分拮据。但如今,依靠缝纫技能,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原来,蕾切尔通过参加中国海油组织的培训项目,学会了缝纫技术,如今已经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裁缝店老板。
中国海油积极关注翠鸟油田周边村民的生活状况,致力于帮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中国海油首先对油田周边当地青年的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的个人教育水平、能力和兴趣,然后选择就业前景良好的项目进行培训。目前,已有超过350名当地青年参与了培训并顺利结业。
随着生意日渐红火,蕾切尔的心中也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她主动聘请了两名女孩当学徒,手把手地传授裁剪技术。蕾切尔坚定地说:“中国师傅教会了我技能,我也要当别人的师傅,帮助更多姑娘拥有一技之长,过上更好的生活。”
(蕾切尔在接受缝纫技能培训。田雨摄)
山崖上的“民生弧线”
翠鸟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以往,村民们想要通达外界,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攀爬山崖,出行难度极大。然而,中国海油投资建成了一条长约10公里的跨崖公路,这条公路宛如一条蜿蜒的“民生弧线”,结束了附近村庄不通公路的历史。
这条跨崖公路连通了沿路的数十个村庄,为当地居民外出就医、就业、上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财、物与外界的流通。基亚巴萨姆布村长卡哈瓦·乔纳森站在跨崖公路上,难掩激动地说:“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是一条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
(跨崖公路航拍图。田雨摄)
多年来,中国海油在高质量推进乌干达艾伯特湖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始终不忘深耕“民生田”。积极开展民生扶持、捐资助学、创造就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日前,中国海油在乌干达的减贫实践成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乌干达能源与矿产开发部部长南卡比鲁瓦表示,艾伯特湖区油田项目填补了乌中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空白,中国海油在乌广泛开展的惠民项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项目让我们的民众过上了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美好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文围绕中国海油在乌干达的翠鸟油田项目展开,详细阐述了该项目在推动乌干达油气产业升级的同时,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帮助村民掌握技能以及建设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乌干达的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减贫实践还成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得到了乌干达官方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海油在国际合作中助力发展与减贫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