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预付式消费陷阱,宁波打击“恶意闭店”诈骗团伙 从诈骗案到检察建议,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管新征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郑某、颜某等12人预付卡诈骗系列案。介绍了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段,如利用转让店铺,通过多种方式诱使消费者充值后恶意闭店。检察院通过审查逮捕、起诉等环节深挖犯罪事实,监督立案和追诉漏犯。最后法院对涉案人员作出判决,检察院还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管。

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中,预付式消费本是一种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带来便利的消费模式。然而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却乱象丛生,商家“卷款跑路”的现象频频发生。更有甚者,部分黑心商家与“职业闭店人”相互勾结,利用预付式消费模式,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进行大额充值,而后“恶意闭店”,让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郑某、颜某等12人预付卡诈骗系列案。针对这起案件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检察院积极行动,向相关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旨在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悉,郑某伙同颜某、郝某等人精心组建了一支“职业闭店团队”。他们四处活动,在各地仔细物色那些因经营不善而意欲转让的店铺。2023年2月,郑某在宁波发现了一家摄影店。这家店的店主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经营亏损,正打算转让店铺。郑某等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家店铺符合他们实施诈骗的几个关键条件:店铺位置优越,拥有大量老会员信息,此前从未搞过充值优惠活动,也未涉及过任何法律纠纷。

接手这家店铺后,郑某等人迅速展开了一连串精心策划的操作:

● 第一步,他们采用电话轰炸的方式联系老会员,以“免费领礼品”为诱饵,吸引会员到店。

● 第二步,不断利用“充值兑积分”“积分排行榜”“积分换奖品”等说辞,对客户进行洗脑,让客户陷入充值的诱惑中。

● 第三步,以门店开展周年庆回馈客户为名,虚假承诺活动结束后返还充值款,诱使消费者充值现金。之后,他们还召集消费者在某酒店举办颁奖仪式,在现场通过充值刷积分榜排名的方式营造紧张氛围,不断刺激消费者再次充值。

被害人王女士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仍然心有余悸。“他们每天发‘战报’说我和第二名只差10分,最后在颁奖仪式上,主持人喊着倒计时,大屏幕积分实时跳动,我一紧张又充了5万元,像玩了一场氪金游戏……”这场看似热闹的颁奖仪式,成本仅3万元,却成功撬动了无数到场客户共充值100余万元。然而,活动结束后,当已充值10余万元的王女士想要去店里消费时,却发现店铺早已人去楼空。

公安机关将郑某以涉嫌诈骗罪移送鄞州区检察院审查逮捕后,承办检察官高度重视,聚焦客观证据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检察官发现郑某曾多次在其他地方以相同手段开展短期充值预付活动后闭店,虽被消费者投诉,但均未被刑事立案。

经讯问,郑某供认其预付充值活动是由其所在的某咨询公司的其他人员策划实施。承办检察官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重点挖掘郑某背后的“职业闭店团伙”诈骗犯罪事实。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依法开展立案监督及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共监督立案4人、追诉漏犯6人。同时,检察院还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对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案件定性等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建议。

2023年9月至12月,鄞州区检察院先后以诈骗罪将郑某、颜某、郝某等12人向鄞州区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郑某等12人十年至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

今年3月,鄞州区检察院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商户预付卡发行、经营风险防控、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其目的在于推动相关部门联合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市场的监管,同时不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让消费者能够安心消费。

宁波鄞州区检察院办理的预付卡诈骗系列案,详细介绍了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检察官的审查过程及案件判决结果。检察院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管,凸显了司法机关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51.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