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杯”:产教融合试验场,推动量子科技人才发展 第四届“司南杯”启幕,量子计算竞赛开启新征程

本文围绕第四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展开,介绍了赛事的报名情况、赛道设置、增设命题等内容,还提及中国在量子科技人才培育方面的举措以及该赛事的影响力和报名截止时间。

近日,有一则关于量子计算领域的消息备受关注。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传来消息,自第四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启动报名后,赛事就吸引了全球众多选手的目光。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支队伍、超1200名选手踊跃报名参赛。

“司南杯”作为国内首个聚焦量子计算编程的全国性专业赛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经过四届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高校组、专业组、挑战组三大赛道并行的机制。这种机制构建起了“研究型—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分层培育体系,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有了新的亮点。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雪娇向我们透露,“本届赛事特别增设金融、生物医药等产业应用场景命题,要求参赛者基于国产本源量子编程框架,针对量子编程、算法设计优化等核心技术展开攻关。”自赛事公告发布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选手和学生团队积极响应,除了前面提到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爱尔兰等。目前已有700多支队伍、超1200名选手踏上了这场量子计算编程的挑战之旅。

赵雪娇还表示,“除国内双一流高校外,职业院校、各行业头部企业也踊跃组队参赛,赛事已成为产教融合的重要试验场。”在这个试验场中,高校组侧重基础算法创新,致力于培育研究型人才;专业组对接企业需求,着重锻造应用型工程师;挑战组则通过真实产业难题筛选工程型专家。这种分层培养模式,旨在推动形成人才培育与技术迭代的共生闭环。

近年来,中国在量子科技未来产业的发展上大力推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在人才培育方面,目前我国已有13所高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60余所高校引入本源量子自主教育系统,正逐步构建起覆盖理论研发、工程实现、产业应用的完整人才链。

据悉,“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迄今已吸引了全球300余所高校、数千支参赛队伍参与,堪称中国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竞赛。第四届“司南杯”将于4月17日截止报名,有兴趣的参赛人员可通过“司南杯”大赛官网报名。

第四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的报名情况、赛道设置、新增命题等赛事亮点,阐述了其构建的人才分层培育体系以及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到中国在量子科技人才培育上的举措和规划,最后说明了该赛事的影响力和报名截止时间,展现了量子计算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度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积极推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526.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