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熬夜、睡眠质量欠佳的现象展开,引用相关研究数据说明现状,探讨长期“缺觉”的影响,并给出一系列改善睡眠的建议,如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营养均衡、调节情绪等。
在北京,3月25日的时光里,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月亮不睡我不睡,头发掉得我心碎。”时不时地,就有人会用这句俏皮话来调侃自己熬夜的行为。夜晚,人们刷着手机,沉浸在一方小小的屏幕世界里,不知不觉,夜就已经深了。
事实上,习惯性熬夜的人并不在少数。《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揭示了目前我国人群的睡眠状况。数据显示,当下我国人群夜间平均睡眠时长为6.85小时,相较于去年增加了6分钟。然而,入睡时间却变为00:18,比去年晚了17分钟。
生活中,导致睡眠质量欠佳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生活压力大,让人在夜晚也难以放松;睡前狂刷手机,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那么,长期“缺觉”,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情绪不好是否会影响睡眠?对于那些饱受失眠困扰的人来说,又有哪些合适的“睡眠攻略”呢?
长期“缺觉”,有啥影响?
我们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好坏,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资料图:模型手机上写着“放下手机、安心睡眠”。 陈超 摄
专家指出,“老年人如果睡眠好的话,可以中午午休一下,时间大概是15分钟左右;如果睡眠不好,也不建议午休,否则有可能影响夜间睡眠。”
在饮食方面,日常三餐要保持营养均衡,千万不能挑食。彭志平表示,“假如长期偏爱一种食物,可能会导致缺少维生素D以及钙或镁,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睡眠。”
同时,每天要规律进餐,切忌“饥一顿饱一顿”。专家提醒,千万不要不吃早饭、晚上暴饮暴食。因为假如晚饭吃得特别饱,胃的负担会增大,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夜间休息。
此外,晚上也不要大量饮用酒、咖啡等。专家解释说,咖啡会导致大脑兴奋,推迟入睡时间;饮酒过多的话,往往容易导致片段睡眠,夜间易醒。
“情绪欠佳也会影响睡眠。保持良好睡眠,好心态很重要。”专家表示,睡前可以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者进行深呼吸、做正念冥想,引导身体逐渐放松,慢慢进入睡眠状态。
专家同时提醒,每天可以适度运动,像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很不错,但需要注意别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依然会影响睡眠。“生活中多加注意,睡眠才会逐渐好起来。”
本文聚焦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熬夜和睡眠质量问题,通过引用研究数据呈现现状,分析了长期“缺觉”的影响,并从作息、饮食、情绪、运动等多个方面给出了改善睡眠的建议,旨在提醒人们重视睡眠健康,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改变来提升睡眠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