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医对干眼症的认识展开,介绍了干眼症与脏腑失调的关系,如肝血耗伤、肺金失润等,还阐述了穴位按摩、动眼诀、“嘘”字诀、熨目法等缓解干眼症的中医方法。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干眼症被认为与脏腑失调有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肝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肝主藏血,开窍于目。我们的双目能够正常视物,离不开肝血的滋养。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过度用眼的情况十分普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书籍等,都会大量耗伤肝血。当肝血不足时,就容易导致肝郁化热,进而引发眼睛干涩等不适症状。
此外,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除了肝脏的问题,肺金失润、脾虚湿滞、肾水不足等脏腑功能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干眼症。
穴位按摩:缓解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睛明穴:此穴位位于内眼角斜上凹陷处。我们可以用指端点按这个穴位30 – 60秒,直到有酸胀的感觉。这样做能够通调眼部经气,濡养双目,对改善眼睛的不适有很好的效果。
攒竹穴:它在眉头内侧凹陷处。用指腹轻压穴位30 – 60秒,可起到疏调经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目疾。
太冲穴:位于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骨头的“夹缝终点”。使用拇指垂直按压该穴位30 – 60秒,按压的力度由轻渐重。太冲穴具有平肝熄风、清利头目的功效。
光明穴:在外脚踝骨头上方一手掌宽的高度。用拇指点压穴位30 – 60秒,同时配合足部向膝盖方向推揉,能够通络明目、调和气血。
其他中医养生方法
动眼诀:保持端正的坐姿,先顺时针缓慢转动眼球3 – 5圈,然后再逆时针重复转动。最后闭目放松片刻。这个方法可以通经络、濡血肉、启目经气。
“嘘”字诀:发“嘘”音时,让气从齿间缓缓呼出,这样会震动肝经,疏通目系气血瘀滞。同时,配合双目圆睁、掌心向外的推掌动作,能够引肝气下行,缓解双目灼热的症状。
熨目法:先将掌心搓热,然后熨贴在双目上。以热引气,可濡养津液,温通目络。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医对干眼症的认识,指出干眼症与脏腑失调相关,如肝血耗伤、肺金失润等。同时,还提供了穴位按摩、动眼诀、“嘘”字诀、熨目法等多种中医方法来缓解干眼症。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为受干眼症困扰的人们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