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世界粮食论坛成都启动周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与推广研讨会展开,介绍了活动的举办地点、参会人员,阐述了活动背景及主办方,还详细讲述了活动中各环节的内容以及后续的调研和培训情况。
近期,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四川拉开帷幕。2025世界粮食论坛成都启动周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与推广研讨会在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以下简称“蒙顶山学院”)盛大开幕。
现场可谓是精英汇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秘鲁驻华使领馆、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国内外乡村发展领域专家等近百人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与思考,共同投身于探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品牌化发展路径的征程中。
具体时间回到2025年3月26日,“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与推广研讨会”在蒙顶山学院正式开启。
据悉,本次活动是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成都启动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和蒙顶山学院联合主办,并且得到了世界粮食论坛(中国)的大力支持。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俊明在活动的致辞中,骄傲地介绍了四川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他提到,四川不仅有运转了2300年、被誉为“活态水利博物馆”的都江堰,还有千年传承的蒙顶山茶文化。此外,四川还拥有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了涵盖山地农业、平原农耕、丘陵果业、湿地渔耕的立体遗产体系。刘俊明强调,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在主旨演讲环节,众多嘉宾纷纷登台分享。秘鲁驻华公使贡萨洛·塔拉韦拉、蒙顶山学院执行院长王光远、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妇女司项目管理专家曼努埃尔·安塔·古铁雷斯、《中国品牌》杂志社社长张超、浙江大学教授胡晓云、中德农业中心德方副主任米茜等,他们从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
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地实践分享环节同样精彩纷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课题负责人韩俊魁、海南白沙山兰稻作系统顾问丁翔、浙江德清淡水珍珠遗产地代表雷清漪、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代表郭磊,分别介绍了中国多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案例。这些案例为更多地区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品牌建设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圆桌论坛环节聚焦于社会力量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这一主题。农业、科技、互联网、消费等行业企业代表与名山区骑龙村党委书记詹肇杰展开了一场跨界对话。他们围绕数字化传播、青年参与、产业协同和小农户抱团合作等内容,积极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建言献策。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名山区牛碾坪、骑龙村进行实地调研。在那里,他们深入了解了千年茶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技术融合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新茶饮公益基金·乡村工匠赋能计划(制茶技艺)项目第1期也在蒙顶山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四川省茶产业核心产区的40名合作社理事长(制茶工匠)参加了此次培训,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介绍了2025世界粮食论坛成都启动周暨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与推广研讨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活动的举办背景、参会人员、各环节内容以及后续的调研和培训。众多专家、代表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品牌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