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农人秦凯返乡创业的故事。他成立土地服务公司,通过全流程把控和规模化运营,打造出农村土地托管的青岛模式,帮助农民增收,未来还计划扩大规模并在全国推广。
在山东平度,有一位心怀农业梦想的80后新农人——秦凯。他所做的事情,那就是帮农民种、帮农民销,让小麦平均亩产量超过了1200斤。秦凯成立了土地服务公司,一年托管土地面积高达10万亩。他凭借全流程的严格把控,依靠规模化的运营方式成功降低了成本。如此一来,地里的产量提高了,农户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多。他与农户签订的是保底 + 分红模式的订单,不少村庄通过这种模式,一年就能增收五六万元。经过7年多的精心运营,他成功打造出了农村土地托管的青岛模式。而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未来,他打算将托管面积扩大到30万亩,并且要把这种成功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
创业当“土管家” 7年从百亩到十万亩
今年36岁的秦凯,是青岛金蒂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大学主修的是机电专业,但由于从小就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返乡创业。
秦凯回忆说:“刚开始做泡菜,出口韩国。”然而,因为对农业还不够熟悉,也不擅长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次创业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没有气馁,转而做起了化肥和农药等服务。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普通农户的体量较小,经常花高价却不一定能买到好产品。而且,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他敏锐地意识到机械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2017年,秦凯成立了农业服务公司。他表示:“刚开始主要以无人机喷洒农药为主。”当时很多大户用人工喷洒农药不仅非常累,效率还很低。而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工作六小时就可以喷洒800亩农田,是普通人工效率的十倍以上。很快,周边不少大户都纷纷向他求助,让他过去帮忙。
秦凯心想:“种子、化肥、农药,全流程我都有,不如直接全部托管。”于是在2018年,他首先承包了100亩土地进行试点。在这个模式下,农户全程当“甩手掌柜”,公司负责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由于公司本身销售农资产品,成本价要比农户低很多。再加上科学种植,小麦平均亩产量超过了1200斤,农户增收20%左右。
这种省力省心还能多挣钱的土地托管模式,迅速成为了农户们的心头好。仅仅7年时间,他们托管的面积就从100亩增长到了10万亩。
打造订单式种植 给农户保底 + 分红
为了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公司与农户签订了保底 + 分红的合同。公司会指定一个保底产量,超出的部分,农户跟托管公司进行分红。秦凯说:“小麦亩产量要超过1000斤。”可以看出,他们设定的保底产量并不低。那么,土地托管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呢?
秦凯解释道,公司的规模达到了10万亩,不论是种子还是农资,都已经可以跟源头的工厂直接谈合作。而且,他们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是专门定制的,质量高价格低,而普通用户根本没有这样的谈判能力。其次,公司跟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研发新品种。整个种植过程更加科学、精细,排除重大自然灾害,他们的产量都很高,能够保证足够的利润。
最重要的是,公司打通了终端销售渠道。秦凯说:“我们跟面粉厂还有饲料厂等合作。”面粉厂需要怎样的小麦,公司在地里收割以后直接就送到厂里,农户们当天就能收到钱。饲料厂作为玉米消费大户,会给公司下订单。玉米成熟以后,直接送到厂区。这种订单化种植,确保了农户的收益更加稳定。
秦凯举例说:“同和街道的新华里村,每年都能增收五六万。”村里经过计算发现,相比于土地租赁,托管模式的收益更高。不仅如此,很多农民也加入公司负责植保工作,有了更高的收入。
短期目标托管30万亩 全国复制青岛模式
据介绍,这10万亩托管土地除了种植小麦和玉米外,还有1000亩大棚西红柿。秦凯说:“流程和模式是一样的,通过流程化跟规模化,收益最低提升20%。”现在他们的短期目标是将托管面积发展到30万亩。公司会吸纳更多的农机手、种植大户进来,组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同时,秦凯还将目标放在了全国市场。通过加盟模式,公司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在更多地方复制青岛模式。秦凯说:“作为一名新农人,我更想藏粮于技。”这是他的梦想,他希望通过技术的革新发展新农业。未来,他还希望通过品牌化,将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卖往世界各地。
80后新农人秦凯返乡创业的历程,他从失败中不断探索,成立农业服务公司,采用土地托管模式,通过全流程把控、规模化运营、订单式种植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打造出农村土地托管的青岛模式。他短期目标是托管30万亩土地,长期计划在全国复制该模式,还期望通过技术革新和品牌化发展新农业、销售高附加值产品,展现了新农人的创新精神和远大抱负。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