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山西运城高先生购买机票后误操作退票损失近万元的事件展开,探讨了机票退改难、退改贵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退改规则的建议。
在航空出行领域,高额机票退改手续费的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来自山西运城市的高先生,于2月27日在某旅行平台为家庭出行精心选购了8月份北京往返东京的机票。这几张机票承载着一家人的期待,总价达到了15113元。然而,意外却突然降临,高先生在改签操作时,一个不小心误点成了“退票”。发现错误后,高先生心急如焚,赶忙与平台进行沟通协调。经过一番周折,平台最终退款5221元,这意味着高先生损失了近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旅客退票的时间是在起飞4个多月之前。从常理推断,这么长的提前量,对于机票的后续出售影响是比较小的。按照人们朴素的认知,既然不会对航空公司后续销售机票造成太大阻碍,那么旅客为何还要承担如此高额的退票费用呢?高先生所遭遇的高额退票费情况并非个例,网友们对此也感到十分不解,纷纷质疑:航空公司收取如此高昂的退票费,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经视直播 图
实际上,机票退改难、退改贵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消费者与订票平台之间,此类退改纠纷尤其普遍。回溯到2018年,曾发生过“机票6415元退票费9262元”的奇葩事件,当时就备受社会关注。去年2月,也有旅客购买一张1800元的机票,退票费竟然高达1500元。近年来,第三方购票平台还出现了“机票价格与行程单不一致”“退高买低”等销售乱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在此次事件中,总额1.5万余元的机票其实是5名乘机人的5套往返含税国际机票。根据媒体报道中提供的具体消费金额来分析,平台退款的5221元应该是每套机票的税费和与之相关的保险费用,而高先生损失的部分均为机票票面价格。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消费者很可能是购买了“不得退改”的特价机票。交通运输部最新施行的《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已不再对航空公司退改签费率作具体要求,客票退改签规则只需尽到告知和公示义务即可。
特价机票包含一定的约束性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提前4个多月退票也“不得退改”,显然会让消费者处于极度被动的地位。消费者表面上享受了特价机票的优惠,却要承担可能失去全部“本金”的风险。我们不妨参考高铁的做法,机票退改政策完全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收费政策,根据退票时间的远近合理收取费用。
去年年初,多家航空公司积极调整退改签规则,包括扩大免费退改范围、下调退改费用等。一些航司还推出了票价降低允许免费退票的优化政策,这些举措赢得了广泛的肯定和好评。
我们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非常大,需要改变既定行程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机票、酒店、演唱会门票等“预支消费”的变更风险,应该建立更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
这起事件既然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接下来,包括航空公司、订票平台在内的各方,有责任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下,共同努力推动机票退改规则更加合理、透明,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出行体验。
本文通过高先生误操作退票损失近万元的事件,揭示了机票退改难、退改贵的问题及相关销售乱象。分析了可能是购买特价机票以及现行规定的影响,建议参考高铁采用阶梯式收费政策,并指出各方应合力推动机票退改规则更合理透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出行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