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西安2025年春风行动,详细介绍了自2月6日行动启动以来,西安市各级人社部门为促进就业创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包括搭建服务平台、前置服务站点、深化区域协作等多个方面。
在2025年,西安开展的春风行动犹如一阵温暖的东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自2月6日春风行动正式启动后,西安市各级人社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搭建起便民就业服务平台。他们采用了“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多样化的方式,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截至目前,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和就业创业活动多达362场次。这些活动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共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以上。同时,还开展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咨询等服务,服务超13万人次。在如此有力的推动下,帮助2万余名劳动者顺利实现了就业创业,这不仅有效助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也让群众的就业增收有了坚实的保障。
为了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西安市将就业服务站点前置。在五大交通枢纽同步设置了“2025年春风行动便民就业服务点”。在这里,广大求职者可以享受到面对面的求职指导、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宣传以及求职渠道介绍等贴心服务。自服务点设立以来,累计接待群众7000余人,成功推荐就业980人,还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与此同时,在5个服务点同步开展的直播带岗活动更是吸引了超5万人次在线观看,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深化区域协作是本次春风行动的一大亮点。西安市邀请了兰州、苏州、运城等兄弟城市组团参加启动仪式,积极推动跨省、跨市的劳务对接交流。例如在周至举办的苏陕协作招聘会,组织了110家企业,提供了1.3万个岗位,吸引了求职者5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860人。并且开展了“点对点”专车输送服务,累计向江苏输送务工人员100人。此外,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合作框架,组织56家重点用工企业赴广元、渭南、杨凌等地开展跨区域招聘,为西安市重点企业春季用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劳务品牌建设也是本次行动的重要一环。在招聘会现场专门设立了劳务品牌展示区,集中推介了“阎良航空工匠”“长安汉唐妆造师”等省市特色劳务品牌。同时,邀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就业创业导师在活动现场展示培训成果,为广大求职者提供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指导。通过借品牌效应,带动了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了兜牢灵活就业底线,西安市创新了零工服务模式。采取“固定站点 + 流动服务”模式,创新设立了“零工市场服务点”及“零工驿站”。加强马路零工市场的服务保障,通过就业登记、法律咨询、权益保障等“六大服务”,规范了零工市场的运行。依托“就业指导工作室”等渠道,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与精准岗位匹配,帮助零工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此外,还组织区县人社部门打造“零工小课堂”公益品牌,让女性求职者能够实现灵活就业。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是本次行动的又一特色举措。针对“全职妈妈”等女性就业群体,开展了非遗手工技艺培训,帮助“宝妈”群体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大力开展“社区职通车”活动,将“职通车”开进街道、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把就业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在街道、社区举办“家门口招聘会”,组织企业下沉社区,针对零就业家庭等群体提供普工、物业等适配岗位,真正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是激活就业“新动能”的关键。依托秦云就业等市场化平台,打造了“沉浸式场景 + 专业化服务 + 精准化对接”三位一体模式。通过直播镜头展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累计线上观看人数近240万人次。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建立“一企一策”用工清单,针对比亚迪等用工大户,提前扩充临时用工池。指导区县人社部门发布用工白皮书,整理辖区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和人员推荐,实现了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对接。
2025年西安春风行动通过多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积极实践,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搭建服务平台到前置服务站点,从深化区域协作到强化劳务品牌建设,从创新零工服务模式到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再到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每一项措施都精准发力,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良好的桥梁,有效推动了就业市场的繁荣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