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在清明前夕进行往返108里的山区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活动,展现了学生们的坚韧与传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在4月3日的凌晨4点半,宁夏固原市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操场上,集合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2000多名学生迅速且整齐地列队,他们即将开启一趟意义非凡的旅程——往返108里的山区徒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行走,更是沿着革命先烈战斗足迹的探寻,是一堂刻录着传承与信仰的“行走的思政课”。
画面中,固原二中、弘文中学的学生们正翻越黄峁山。(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出发!”当5时的号令响起,少年们高擎起那鲜艳夺目的鲜红旗帜,怀着崇敬与坚定的心情,向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弘文中学初一学生保岩,虽然个子小小的,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了参加这次徒步,他除了积极参与学校提前组织的体能训练,还每天早起半小时跑步给自己加练。他信心十足地说:“我有十足的信心,我一定能走完!”
学生们唱着激昂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离开了市区,踏上了一段漆黑的山路。山路上没有路灯,抬头却能看见点点星辰闪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的热情,他们步伐轻快,斗志昂扬。
瞧,固原二中学生手拿菊花默哀的场景,让人动容。(人民网记者 宽容摄)
两小时后,天色渐渐明亮起来,队伍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黄峁山路段。这条山路,正是当年革命烈士们战斗过、走过的路。山路蜿蜒曲折,山风中还夹杂着沙土,学生们的脚步声和喘息声交织在一起。他们的脚步渐渐沉重,不少人的脸上汗水滑落。然而,当记者询问他们累不累时,学生们的回答异常一致:“不累!我能行!”
翻过黄峁山,去程才仅仅过了1/3。接下来的路,虽然没有黄峁山那么陡峭,但却是一场考验耐力的持久战。四周被大山紧紧包围,手机信号也消失了,脚底传来的疼痛感愈发明显。但学生们没有退缩,他们主动互相帮助。“把手伸过来,我拉你”“我帮你背书包”“你拉着我的衣服,别松手”……大家你搀我、我扶你,互相加油打气,一步一步地把一道道梁、一座座山甩在了身后。
历经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队伍在上午11时左右终于抵达了任山河烈士陵园。山林一片静谧,396座青灰色的墓碑肃立在其间,其中158座是无名英雄之墓。这些烈士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17岁,最小的仅14岁。祭奠仪式开始,全体人员默哀。学生们来到墓碑前,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墓碑。弘文中学初一学生李尚成站在墓碑前,用指腹反复描摹着烈士铭文的沟壑,他说:“想把烈士的墓碑擦得干净一些、再干净一些。”
下午1时左右,返程的号角吹响。尽管许多人脚底磨出了水泡,但师生们仍然坚持步行返回。固原二中的举旗手马瑞祺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他坚定地说:“先辈们负重前行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尽管路途艰苦,但一想到这是烈士们曾走过的路,心中便有力量。”
“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始于1995年。30年来,每年清明节前夕,固原二中的初一和高一学生都会踏上这条崎岖的山道,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先烈。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提前检查学生身体状况,不断完善各类预案。
30年的坚持,这一活动不仅激励了学校师生,还深深触动了社会各界。从一开始固原二中自己组织,到如今,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主动护航保障,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一中等多个学校师生也自发参与。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已把信仰的种子广为播撒:当天色未亮,7辆警用摩托车警灯闪烁,为学生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当走上艰难路段,分别负责每个班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们用清晰有力的口令指导学生调整步伐与呼吸,“用嘴呼吸,重心朝前,小步子走……”;当队伍到达彭阳县古城镇,乡亲们也纷纷走出家门,为学生们加油鼓劲;晚上8时许,队伍返回固原市城区,家长们和热心市民早已聚集在此迎接,鼓励声和祝福声此起彼伏。
弘文中学校长任皓表示:“一万次说教,不如一次刻骨铭心的行走。这堂思政课,我们会继续传承、行走下去。”
本文通过记录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学生徒步108里祭奠先烈的活动,展现了学生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30年来活动的坚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体现了“行走的思政课”在传承信仰方面的重要意义,这种实践教育模式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