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权益基金经理高楠的投资理念与策略。他分析了A股市场的特点,指出存在成长型和波动率两种赚钱机会,展望2025年投资主线为AI与科技。同时介绍了他与余国豪共管的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的运作模式及余国豪对债券市场的看法。
3月21日消息,权益基金经理高楠明确表示,在A股呈现的结构性市场里,投资者若想实现长期业绩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不断挖掘赚钱机会,并留存收益。而且,他还将多年来凝练的成长和波动率策略运用到了二级债基的管理中。
高楠坦言,A股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宽幅震荡状态,缺乏明显的趋势走向。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他认为存在两种赚钱机会,分别是成长型机会和波动率机会。成长型机会对应的是自下而上挖掘具有确定性的成长股,而波动率机会则是赚取波动率资产均值回归的收益。这两种策略虽然在A股市场并存,但底层方法论却截然不同。前者基于胜率思维,后者则是赔率思路,有时这两种策略难以相互解释,甚至相互排斥。他笑着举例说,用自下而上选股的策略逻辑去解读波动率资产的上涨,往往很难得出合理的结论;有些看似不符合自下而上策略审美的资产,却在波动率策略下实现了上涨。
谈到2025年的股票市场,高楠直言当前市场正处于捕捉结构性行情的阶段,AI与科技可能会成为大主线。
高楠身兼永赢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及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目前管理着8只产品,基本都是偏股混合型产品。从2023年底开始,他参与管理了一只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目前与固收基金经理余国豪共同管理。在权益部分,高楠以绝对收益为思路,结合自下而上选股和行业配置的方法,少数时间会进行仓位择时,形成了“固收打底 + 权益增强”的复合结构。
余国豪表示,考虑到去年降息预期透支、今年利率处于低位等因素,不过度暴露久期、以票息策略为主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上增厚投资收益有两个视角:一是积极做波段,二是适当下沉增加票息。但他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控制风险、稳健操作以控制回撤,获取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并且交易偏向右侧,胜算可能更高。
A股的两种赚钱机会:成长型机会、波动率机会
在多数时间呈宽幅震荡的A股市场中,高楠认为主要存在两种赚钱机会。
其一为成长型机会,即挖掘具有潜力的小公司。这类公司基础良好,在未来几年有机会从一家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大公司,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数倍增长,从而让投资者与公司共同成长。这种模式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这类公司在A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其二是波动率均值回归的机会。A股整体呈现宽幅震荡,多数行业也是如此,许多资产的价值中枢没有明显抬升,呈现出低波动率的特征,这类资产就是波动率资产,涵盖了传统与新兴行业,是A股的主体类型。例如,TMT行业的部分资产,很难用传统的自下而上方式进行精确估值,更多是随着产业趋势波动,具有典型的波动率特征。投资这类资产时,要关注那些长期调整、大幅跑输大盘且跌幅较深的行业,挖掘潜在的上行机会。而且,投资时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定价思维,需要有前瞻性,这与基本面分析方法有所不同。
过去,高楠更侧重于第一类资产,单纯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挑选出业绩持续提升、与市场相比存在较大预期差的标的,在各个行业中发掘出了不少潜力股。但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单纯依靠业绩驱动的公司数量减少,投资者更多地从均值回归或波动率中寻求收益。他指出,从2022年开始,通过获取波动率策略获取收益的投资占比逐渐增加,近三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A股各阶段的风格差异明显,若要在各个阶段都取得优异的业绩,就需要这两类资产风格的胜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这两种风格的底层逻辑存在一定的互斥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股市场的投资如此具有挑战性。
他认为,A股多数时间呈现宽幅震荡行情,赚钱效应分布不均,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捕捉结构性机会至关重要。当市场表现无法用贝塔因素解释时,选对合适的标的、及时挖掘结构性机会,是产品通过权益实现超额收益的关键,这本质上考验的是市场参与者捕捉机会的能力和胜率。而结构性机会选择的高胜率,是产品追求绝对收益并适度提高夏普比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楠看来,A股和港股的投资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投资港股时,他大多是自下而上寻找有预期差的企业,而不是从资产配置或贝塔的角度出发。像A股计算机行业这类波动率资产,股票跌多后做多具有天然优势。但港股大股东减持的约束较少,还有很多做空衍生工具,股价难以脱离企业价值过度炒作。不过,当港股跌久、跌深时,情况和A股是相似的。
2025年投资主线明晰:AI与科技
高楠提到,年初科技股迎来了暴涨行情,这轮行情是有产业基础支撑的,尤其是基于国产AI的相关产业。此前,由于缺乏模型,股价大多呈现为海外映射下的趋势。如今,开源且成本较低的模型出现,大幅提升了AI产业的下限。在此基础上,国内C端、B端应用建设陆续开启,各大企业纷纷加大投入,资本开支翻倍,数据中心租用利用率呈指数级上升,诸多环节出现缺货、排产不足的情况。尽管交易风险难以评估,但即便中途因交易因素出现回调,后续仍具备持续的投资机会。
关于2025年的投资主线,他认为目前市场处于捕捉结构性行情的阶段,大主线预计围绕AI与科技领域。
行业经过长期出清后,供需关系开始逆转,虽然目前发生逆转的行业数量较少,但从下降通道逐步企稳的行业正逐渐增多。如果此类行业持续增加,并且在二季度或三季度美联储实施降息政策,可能会拉动指数上涨,不排除结构性行情向指数性行情转变的可能性。
当前,不少行业涨幅较大,如果今年前期市场演绎结构性行情,后续指数上涨,那么剔除此前领涨的行业,前期涨幅滞后的行业在今年的赚钱确定性可能更高。以医药行业为例,前些年该行业跌幅较大,虽然集采政策仍对基本面有所压制,但已摆脱原有的主线逻辑,有望开启赚钱效应周期,且该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并不紧密。
高楠强调,2025年的风险主要来自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回暖,至少能够阻止A股估值继续坍塌。房地产市场不再是重大风险因素,市场有了一定的底部支撑。如果后续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将成为值得关注的风险隐患。
旗下二级债基:固收靠票息、权益争超额
除了偏股混合类产品,高楠还与余国豪共同管理着一只二级债基——永赢稳健增强。
据二人介绍,该产品以信用债为底仓,构建稳健的收益基础,久期策略较为审慎;权益部分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按照绝对收益的思路,通过自下而上选股与行业配置,少数时间进行仓位择时。整体上,固收策略依靠票息收益;权益类以绝对收益思路运作,极端情况下仓位能降为0,以此力求有效控制回撤。
二人日常会进行跨资产讨论,内容涉及固收票息策略、转债标的筛选以及权益市场动态,每周还会定期召开投研会细化操作。在转债投资上,摒弃了传统的固收贝塔配置,从正股自下而上挖掘机会。固收端不靠拉久期、信用下沉来获取收益,权益端靠动态仓位调整抓住市场情绪拐点,无需频繁调整股债仓位。这样的分工能够维持股债配置比例相对稳定,减少频繁切换仓位的摩擦成本。
余国豪指出,去年不少二级债基靠暴露利率久期获取超额收益,但他的操作较为谨慎。今年市场利率较低,去年12月又透支了大量降息预期,债券仓位过度暴露久期的性价比正在下降,当前主要采用票息策略。
他坦言,持仓与交易策略始终围绕信用策略展开,即便市场发生变化,也坚持以“票息 + 信用利差”作为主要考量依据。当票息保护不足时,会充分评估风险来安排久期。当下低利率、资金倒挂,左侧布局风险相对较大,交易策略更偏向右侧;只有票息充足时,才尝试左侧交易,资金套息空间不足时,需要保持谨慎。
对于二级债基,余国豪选择个券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评估信用资质;二是关注个券流动性,包括紧密跟踪个券日常交易成交笔数,凭借日常交易经验判断主要买方机构,评估资金进出及风险偏好变化,以此判断个券在市场中的流动性等。
今年以来,债市利率一度达到极低水平,在宏观层面“适度宽松、择时降准降息”的基调下,余国豪预计今年市场大概率仍处于低利率水平之中,利率中枢大幅抬升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资金面、政策面和基本面仍是永恒不变的考量维度。
他补充道,投资固收产品要顺应市场波动,依据风险偏好灵活调整。风险偏好高时,适度增加久期暴露、提高信用票息;风险偏好低时,多配置接近无风险利率的资产。永赢基金作为银行系基金,重视固收业务,借鉴股东方宁波银行信评经验,固收人员多来自银行自营、理财、公募、保险、券商等不同领域,投研思路丰富、交易能力出色、融资成本低,且有牵星固收投研管理系统等工具辅助,能在低利率环境中助力投资决策。
余国豪认为,当前债市主要担忧负反馈引发踩踏。资金层面的扰动导致债市出现负反馈的可能性有限,但如果基本面反转,致使居民风险偏好改变,风险就难以仅靠资金投放解决。不过,就目前来看,市场利率风险相对可控,市场资金紧张的问题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能够得到缓解,并且展望未来仍存在择机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在他看来,今年债券市场的调整,让市场重新审视降准降息预期。央行表示将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市场运行状况,择机降准降息。所以,只有内外部环境契合央行预期,降准降息才会到来。
本文围绕权益基金经理高楠展开,阐述了他对A股市场的见解,包括成长型与波动率两种赚钱机会。展望2025年,认为投资主线为AI与科技,同时提示了国内经济相关风险。还介绍了他与余国豪共管的二级债基运作模式及余国豪对债券市场的分析与策略。为投资者了解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055.html